遂昌位于浙江省的西南地区,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地之一。遂昌金矿是目前浙江省最大的金银矿床,开采历史悠久,被誉为“江南第一金矿”。随着发展,遂昌金矿逐渐面临了矿产资源枯竭的不利局面,好在遂昌金矿及时抓住了机遇,在矿业开采之外发展工业旅游,走在了全国黄金行业的前列,打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黄金旅游景区与科普基地,成为了国家矿山公园。

1976年,老矿新建的现代企业——遂昌金矿正式成立,从头开始,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下,炼金的生产难题一个个被克服,产量与综合效益慢慢提升。不过,仅仅依靠金矿自身的矿产资源,远远应对不了未来的发展危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遂昌金矿一千四百多年的开采历史赋予了它有别于其他矿址的历史意义,而这也是遂昌金矿人摸索出的发展新路。除了采矿,金矿里的遗迹也能创造不小的价值,有的展现了冶炼工艺,有的还原了矿难场景,更多的是营造了黄金文化的氛围,配合科普实践的内容,让人能体验淘金活动,不愧为“绿洲中的黄金世界”。

遂昌金矿的开采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上元年间,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遂昌金银矿的采矿、冶炼技术水平也在世界上处于前列。历代断续开采时,金矿内保留下诸多遗迹,为今人研究和见证这段历史提供了许多实证。其中,唐代金窟规模宏大,遗迹保存最为完整,留有众多矿业遗迹点,最能还原当时的采冶工艺场景,还有史书典籍能作为印证。

例如,矿硐中常常可以看到圆形的凹坑,这些深浅不一的坑就是开采金矿留下的痕迹。当时的古代工匠们已然掌握了相当多的地质矿产知识,并懂得如何运用,为了在坚硬的金矿石中开采黄金,他们常采用“烧爆法”工艺——先在预备开采的矿石下搭一个简易的炉灶,用炭火猛烈燃烧,待矿石受热后,再泼上冷水,矿石就会在热胀冷缩作用下而开裂,变得便于开采。

如果仔细观察矿硐里留下的各种遗存,可以还原出古代矿工们的工作一隅:为了防止工作台被“烧爆法”作业时波及,矿工们就地取材,用柱状石头作撑木,架设灶台,撑木窝就是安装撑木留下的痕迹;老矿洞的废弃小巷道里,散乱堆放着许多石头,那是矿工们为了减少运输废石而专门划定的堆放地,一旁空置的小巷道则用于联络,可以快速穿行传递消息;还有触目惊心的矿难遗址,巨石崩塌,把一条条生命陡然压碎……走进一个个矿硐,就是跟随时间指引,领略千年前古人采矿的工艺与历史。

今天的遂昌金矿,因为这些保存完好的矿业遗迹资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了国家矿山公园。它坐拥这些丰富而重要的矿业遗迹,就像守护一座沉睡的宝山,等待人们逐步开发利用。我们要做的是一边探索、领略中国古代采矿历史和工艺,一边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保护和利用间寻求平衡,正如今天遂昌金矿打出的口号一样,“探千年金窟谜、圆今昔淘金梦”,把有限的矿产资源转换为无限的旅游资源。遂昌金矿见证了矿业开发史和科技史的发展,也是人积极参与历史演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供稿:浙江省发明协会地质文化创新研究院;

排版:郭宇

(文中部分照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科普岩石力学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