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是一种美味而危险的鱼类,它的身上含有一种叫做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的生物碱,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神经毒素,可以阻断神经传导,导致肌肉麻痹、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据说,一条河豚的毒素足以杀死30个成年人。那么,河豚毒素是如何产生的?它在不同的河豚品种和部位中分布如何?它有什么用途和价值?本文将为您科普这些问题。

1. 河豚毒素的来源和结构

河豚毒素是一种氨基全氢喹唑啉型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11H17O8N3,分子量为319。它是自然界中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曾一度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类毒素。经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半数致死量)为8μg/kg,其毒性比氰化物还要高1250多倍,0.5mg即可致人于死命。

河豚毒素主要存在于河鲀类(俗称河豚鱼)及其它生物体内,如扇形动物、纽形动物、软体动物、腹足类、头足类、环形动物、十足类、剑尾类、毛颚动物、棘皮动物、脊椎动物等。河豚毒素在不同的生物中有不同的同分异构体,如4-环己基-4-羟基-2,6-二氧代-1,3,5-三唑啉(anhydrotetrodotoxin)、4-环己基-4-羟基-6,11-二氧代-1,3,5,7,9-五唑啉(4-epitetrodotoxin)等。

河豚毒素在河鲀类中的起源尚有争议,有人认为是河鲀本身合成,也有人认为是寄生在河鲀体内或者被河鲀摄食的含TTX的海洋生物合成。目前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后者,即河鲀通过摄食含TTX的海洋生物而获得或者富集TTX。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工养殖的河鲀比野生河鲀含有更少的TTX。

2. 河豚毒素在不同品种和部位中的分布

世界上大约有200多个品种的河鲀类,其中我国主要有40多种。不同品种的河鲀含有不同量和类型的TTX,甚至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和季节也会有差异。一般来说,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和豹纹多纪鲀(Takifugu pardalis)是毒性最强的品种。

河豚毒素在河鲀的不同部位也有不同的分布,一般来说,卵巢>脾脏>肝脏>血液>眼睛>鳃耙>皮肤>精巢。一般肌肉中不含有河豚毒素,但河鲀死后内脏中的毒素可渗入肌肉,此时鱼肉也含有少量毒素。提取毒素的主要部位为卵巢和肝脏。

河豚毒素在河鲀中的含量和分布还受到季节、性别、生殖周期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河鲀在生殖季节毒性大,且雌性大于雄性。此外,水温、盐度、食物种类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河鲀的毒性。

3. 河豚毒素的作用和价值

河豚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它可以高选择性和高亲和性地阻断神经兴奋膜上钠离子通道,阻碍神经传导,从而引起神经麻痹而致死亡。河豚毒素对肠道有局部刺激作用,吸收后迅速作用于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人在中毒后,3小时内就会出现症状;而在因河豚毒素而死亡的人里,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没挺过4小时。

中毒后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

口唇部及舌端首先出现轻度的麻木

胃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头晕、眼花、耳鸣、视力模糊

肢体无力、运动障碍、言语困难

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心率失常

意识丧失、抽搐、昏迷

目前没有特效解毒药物,只能对症治疗,如洗胃、利尿、输液、氧气等。如果能及时送医并得到有效救治,中毒者仍有生还的可能。

虽然河豚毒素是一种致命的物质,但它也有着重要的用途和价值。由于它可以阻断神经传导,它在止痛方面效果拔群,仅用极小的剂量就能达到效果,可制成强镇痛剂。此外,河豚毒素还可以用来治疗哮喘、百日咳、胃痉挛等疾病,疗效显著。

由于河豚毒素的稀缺性和重要性,在国际上,河豚毒素的售价已经达到了每克5万多美元。

来源: 果赖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