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人类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患上抑郁症,这是一种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精神障碍。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动物也会得抑郁症。是的,你没有听错,动物也有情绪,也会感受到压力、孤独、无助和绝望。那么,动物的抑郁症是怎样产生的呢?它们又有什么表现呢?我们又该如何帮助它们呢?

1.什么是动物的抑郁症?

动物的抑郁症是指圈养的动物在长期或重复遭受不可控制的负性刺激后,出现异常、重复、没有任何功能作用的行为,这种行为被称为刻板行为。刻板行为可以分成三类:重复出现口部相关动作、重复相同路径运动、高频率单调行为。例如,圈养的大象来回摆动头部,圈养的老虎则在圈舍内反复踱步;鲸豚类动物毫无生气地浮在水面上或用身体撞击墙壁、在水池内不停绕圈游动等。

刻板行为可以看做是动物的一种应对策略,它们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内心的焦虑和压力,或者寻求一些刺激和快感。然而,这种行为实际上对动物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导致它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受到损害。刻板行为可能会引起动物的自伤、消化不良、免疫力下降、生殖能力降低等问题。而且,刻板行为还会影响动物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使它们更难以应对环境的变化。

2.什么原因导致动物得抑郁症?

导致动物得抑郁症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生活环境:野生动物最大的特点就是“野性”和“自然”,与环境融为一体,无拘无束地生活。但当它们被圈养在人造的空间里时,它们就失去了自由和控制权,也失去了很多本能和习性。尤其是当圈养空间过于狭小、单调、受限时,动物就会感到枯燥、无聊、压抑和沮丧。例如,棕熊在野生环境中的领地范围可以达到几百平方公里,但在动物园里只有几百平方米;大熊猫在野外可以自由选择食物和伴侣,但在圈养中只能接受人为的安排。

社会关系:动物也有社会性,它们需要与同类或其他动物进行交流和互动,建立友好或竞争的关系。但在圈养环境中,动物的社会关系可能会受到破坏或干扰。有些动物可能会被孤立或排斥,有些动物可能会被欺凌或压迫,有些动物可能会失去亲友或伴侣。这些都会给动物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和压力,导致它们出现抑郁症状。例如,社会挫败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抑郁动物模型,它是指在原生动物活动范围内多次引入攻击性和侵略性更强的同一动物,使其对原有动物造成一定精神压力而表现出情绪低落的现象。

人为干扰:人类对动物的干扰也是导致动物得抑郁症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或娱乐需求,会对动物进行各种不合理的操作,如拍打、喂食、拍照、逗弄等。这些行为不仅打扰了动物的正常生活,也可能造成动物的恐惧、紧张和不安。有些人甚至会对动物进行虐待、伤害或杀戮,给动物带来极大的身体和心理伤害。例如,有报道称,在某些旅游景点,有人为了让游客拍照留念,而将老虎、狮子等猛兽的牙齿和爪子剪掉或拔掉,使它们失去了自我保护和攻击的能力。

3.如何识别和帮助患抑郁症的动物?

识别患抑郁症的动物并不容易,因为它们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也不能主动寻求帮助。我们需要通过观察它们的行为、表情、体态等细微的变化,来判断它们是否有抑郁症状。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作为参考:

行为异常:经常在固定的路线上来回走动,或者在固定的地方摇头晃脑;经常用牙齿或爪子划伤;经常对其他动物或人类发起无故的攻击;经常躲在角落里或者不愿意与其他动物或人类接触。

表情消沉:经常显得无精打采、沮丧、忧郁或者恐惧;经常低垂着头部,眼神呆滞,表情冷漠,或者时不时发出低沉的叫声。

体态虚弱:经常显得疲惫、无力、懒散或者生病。经常缩成一团,不愿意活动,或者经常打哈欠;经常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毛发脱落、皮肤发炎等症状。

如果我们发现身边的动物有以上的抑郁症状,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它们呢?这里有一些建议:

改善环境:我们应该尽量为动物提供一个舒适、安全、自然的生活环境,让它们有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度,避免过度的干扰和限制。我们可以为动物增加一些玩具、障碍物、植物等,让它们有更多的娱乐和探索的机会,增加环境的丰富度和复杂度。我们也可以为动物提供一些适合它们的食物和水源,让它们能够满足自己的营养和口感需求。

增进社交:我们应该尽量为动物提供一些同类或其他友好动物的陪伴,让它们能够建立和维持正常的社会关系,感受到归属和支持。

动物园动物放归:如果动物的抑郁症状非常严重或持续不改善,我们应该放归它们,让它们回到大自然中去,享受自由和野性,摆脱人为的干扰和限制。动物园动物放归也可以增加野生动物的数量和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保护。

总之,动物也会得抑郁症,这是一种严重影响动物福利和健康的问题。我们应该关注动物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和帮助患抑郁症的动物,让它们过上快乐和幸福的生活。

来源: 果赖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