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它们的黑白毛色和憨态可掬的外表使人们对它们充满了好奇和喜爱。但你知道吗,大熊猫之间是怎样交流的吗?它们有没有自己的“语言”呢?

1. 声音:用声音来表达情绪

大熊猫虽然是独栖者,相互之间交流不多,但它们之间的声音交流却非常丰富。据专家们观察,大熊猫成体的叫声由12个比较清晰的叫声和喘声所组成,其声音信号的意义可以表示占有领域、寻觅配偶、抚育幼仔、受到了威胁的恐惧等等。这些叫声包括:

嗷叫:一种高亢而持久的叫声,通常在发情期或争斗时发出,表示求偶或示威。

低嗷:一种低沉而柔和的叫声,通常在交配后或母子间发出,表示亲昵或安慰。

哼叫:一种轻微而连续的叫声,通常在相互接近时发出,表示友好或好奇。

吠叫:一种短促而尖锐的叫声,通常在惊恐或警戒时发出,表示恐惧或警告。

强吠:一种强劲而有力的叫声,通常在遭遇敌人或挑战时发出,表示愤怒或威胁。

吼叫:一种沉闷而低沉的叫声,通常在遭遇强敌或被攻击时发出,表示抵抗或反击。

尖叫:一种刺耳而高昂的叫声,通常在受到伤害或极度恐惧时发出,表示痛苦或求救。

嘶叫:一种断断续续的叫声,通常在幼仔与母亲分离或被打扰时发出,表示不满或抗议。

除了这些叫声外,大熊猫还会发出呼气、鼓鼻、咂嘴等声音。大熊猫幼仔在一岁左右断奶,并一直和母亲在一起到一岁半左右,直至母亲再次怀孕。幼仔在这段时间里会学习母亲的声音,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声音特征。幼仔最常见的三种叫声是“吱吱”、“哇哇”和“咕咕”,分别表示饥饿、身体不适或需要排便等生理现象。

当大熊猫在玩耍、进食或休息时,它们通常不会发出任何声音,而是保持沉默。这种沉默是另一种交流方式,表示它们没有交配或好斗的想法,只是简单地表示友好或享受自己的生活。这种声音规则可以帮助人们判断在动物园里看到的大多数熊猫的行为。

2. 气味:识别年龄、性别和信息

大熊猫大多数的交流都是通过留在栖息地的气味标记来实现的。它们会用尿液、粪便或分泌物在树干、岩石或地面上留下自己的气味,以此来识别对方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发情状态等信息。它们还会用爪子在树干上刮出自己的印记,以此来显示自己的领域范围和身份。

当大熊猫想见面的时候,通常是发情季节,就会通过气味标记找到彼此。一旦它们见面以后,就转为声音交流。气味标记对大熊猫的生存和繁衍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帮助它们找到合适的配偶,避免近亲交配,维持基因多样性,也可以帮助它们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保护自己的资源和安全。

来源: 果赖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