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新生命的源泉,在孕育生命的过程中,她们会付出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努力,承受很多痛苦和不适。在这期间,为了适应怀孕的需求,她们的身体会经历许多变化和调整,其中很常见的一类问题就是——皮肤会变差。
2023年就过半了,打算2024年生龙宝宝的女同胞们,可以提前了解一下孕期可能出现的皮肤变化。虽然皮肤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差,但我们也准备了一定的防护或治疗建议,大家不用太恐慌这些怀孕的“副作用”。
那么,下面就来看看皮肤都会有哪些变化吧。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1.色沉
色沉就是“色素沉着”的简称,意思是皮肤里面会产生或堆积多余的色素。据悉,几乎所有孕妈都会出现色素沉着,不过具体的表现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
大多数时候,色沉只是分散地出现在一些局部区域,这可能和皮肤里面黑色素细胞的局部分布差异有关系。同时,孕期的雌激素和孕酮可能会刺激这些黑色素细胞,让它们更快合成黑色素颗粒,进而出现肉眼可见的色沉。
下面就是一些常见的色沉表现:
身体中线部位的皮肤出现黑色的线条,比如肚脐周围和更下方的部位,很多时候拍孕妇照一眼就能看出来,不足为奇。
乳晕周围的肤色,普遍也会变深,并且可能会向外周扩展,形成网状,显得乳晕面积更大,这也很常见。
部分人群还可能在其他部位出现色沉,比如说腋窝、私密部位、大腿内侧和脖子区域等。
已经有的皮肤问题,比如最近出现的疤痕、雀斑、晒斑,颜色也可能会稍微有所加深。
上面提到的这些色沉,一般来说没有主张积极地治疗,一来治疗选择比较有限,二来这些色沉在宝宝出生后的几个月内一般都能慢慢地淡化甚至消退。
如果确实一直没有改善,或者后期治疗期望很大,那么可以考虑就医评估,医生可能会选择一些淡化色素的方案。常见的选择有外用壬二酸,医学刷酸,或者特定的强脉冲光和激光治疗。
2.长斑
这里提到的斑,特指黄褐斑。
黄褐斑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它比较常见,并且很多女同胞在孕期都可能会出现,甚至民间直接称之为“妊娠斑”。
它的本质也是皮肤的色素沉着,但同时还有一些活跃度高的黑色素细胞。
黄褐斑喜欢长在面部、颈部、前臂和手背等暴露在阳光的部位,尤其是容易长在颧部和周围。
同样地,黄褐斑产生的原因经常也是孕期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尤其是雌激素和孕酮的增加,它们会让皮肤的黑色素过度活跃,然后产生过多的黑色素颗粒,最后形成深浅不一的褐色斑点。虽然不痛不痒,但经常长在脸上,还是挺影响美观、影响心情的。
为了预防这种情况,最佳的措施是平时要做好防晒工作,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容易引发、加重黄褐斑。防晒措施方面,可以选择防晒霜、物理遮挡,同时尽量避免阳光直晒。
即便不幸“中招”,得了黄褐斑,其实首先要做的也是防晒。
另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治疗可以来改善黄褐斑。但治疗一般要面诊评估,一来是再次确定是不是黄褐斑、黄褐斑的类型以及它的严重程度,二来是看女同胞处于哪个阶段,孕期、哺乳期和离乳期的治疗方案各有不同。
还有一个知识点——单是怀孕后才出现的黄褐斑,很多时候都能够在1年内消退。不过,黄褐斑消退后,还有可能遗留一些单纯的色素,可能没办法完全消退。
对于有治疗需求的女同胞,可以和医生商定治疗方案,常用的有外用淡化色素的药物、口服祛斑淡斑药物(氨甲环酸目前在国内的说明书还没有加入黄褐斑,属于超说明书用药)、医学刷酸治疗以及特定的激光和强脉冲光治疗等。
3.妊娠纹
妊娠纹则是另外一个特别困扰女同胞的皮肤问题。
很多时候,在怀孕6、7个月后,就陆陆续续出现妊娠纹,最开始是肚皮等部位的粉色、紫红色条纹,到后面还可能会更多、更大、更明显,即便到了产后,它们也没法消退,只能是淡化,颜色变浅或变白,这个过程可能需要1、2年的时间。
妊娠纹出现的具体原因不清楚,不过推测应该和多种因素有关系,比如说皮肤张力太大,引起了物理牵张,另外,孕期皮肤状态本身也会有一定的内在改变,会更容易出现胶原断裂的情况,这可能还和激素变化有关系,除了上面提到过的雌激素外,还可能包括雄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等因素。
不难想象,妊娠纹是很影响孕妈美观的问题。市面上有许多用于预防或减轻妊娠纹的油类、乳膏、乳液和软膏,比如说橄榄油、润肤油、维生素E霜。但是,遗憾地告诉各位,目前还没有特别确切的且容易买到的预防产品。妊娠纹的预防,更多的不是外用花里胡哨的各种产品,而是在于控制体重。
体重增长过快的话,有可能增加长妊娠纹的风险。孕期要应根据产检医生的建议保持适当的体重增长速度,尽量不要短期内长得过快,也要尽量避免过度肥胖。如果体重是逐渐、缓慢地增加,则大概率会帮助皮肤适应身体的变化,进而减少妊娠纹的形成。
对于产后确实有治疗需求的女同胞,为了改善外观,减少妊娠纹和周围正常皮肤之间的颜色或纹理差异,那么可以考虑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红色和白色的妊娠纹,治疗选择上会有所差别,可能有效果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硅酮凝胶(红色妊娠纹)、脉冲染料激光(红色妊娠纹)、点阵激光(白色妊娠纹)、射频治疗(白色妊娠纹)。
做一个母亲,真的很不容易,从皮肤面临的“变丑”风险就可见一斑。
当然,如果能够做好一定的预防措施,这些问题出现的风险还是能够有所降低。即便确实出现了这种或那种的问题,也不要太担心,一来很多时候能够自然恢复,二来很多时候也有医学干预手段,不是束手无策。

文章由科普中国-星空计划(创作培育)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唐教清 皮肤科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 科普作者

审核: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副所长 研究生导师 陈海旭

来源: 星空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