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羞草山扁豆(Chamaecrista mimosoides)入侵级别3级,局部入侵类外来物种。最早可以追溯至中国明代《救荒本草》。最先可能引种栽培至华南等地。全草入药。清热解毒、健脾利湿、通便。嫩叶可代茶。
叶似含羞草,花黄类决明。
生来山扁豆,误欠他人情。
**名 称:**含羞草山扁豆
**拉 丁 名:**Chamaecrista mimosoides
分类地位:
豆科 Fabaceae
山扁豆属 Chamaecrista
**别 名:**含羞草决明、决明子、还瞳子、黄瓜香、梦草、山扁豆、水皂角、假牛甘、细杠木、鸡毛箭、梦草、挞地沙、砂子草、细密梳、细柑木、蛇谷草、野通草、地柏草、茫喜、蛇药、假牛柑、疳草、下通草、鱼骨折、红霜石、苦麦草。
**异 名:Cassia mimosoides、Cassia angustissima.
识别特征:
1、茎直立、匍匐或斜上升,高可达60厘米,多分枝,纤细且被柔毛。
2、线状镰形小叶可达50对,最上部和最下部一对小叶背面叶柄上各有1个圆盘状腺体,小呆中脉靠近上缘,干时呈红色,线状锥形托叶具明显肋条。
3、一至数朵的花序腋生,小苞片2枚,花冠黄色,不等大,略长于萼片。
4、镰形荚果扁平,长可达5厘米,宽约5毫米,果柄长约2厘米,内含种子可达16粒,菱形或近方形,扁平,长约3毫米,厚约1毫米,常有一突尖端,胚根紧贴于子叶上,不与子叶分开,表面无环,红褐色,具深褐色的麻点,麻点排列成纵行,稍粗糙,有光泽,种脐在突出的尖端,长卵形,长约0.4毫米,深褐色,脐的中心有1小突尖,脐的上部中间常有1短突起,种瘤在种脐相反的一端,不明显,与种皮同色或微深,脐条很长,胚乳约占种子厚度的2/5,子叶浅黄色至桔黄色。
国内产地: 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湖北、湖南、浙江、台湾、贵州、云南、山东。最早可以追溯至中国明代《救荒本草》。最先可能引种栽培至华南等地。入侵级别为3级,局部入侵类外来物种。拍摄于山东青岛董家口港区。
**国外分布:**原产热带美洲。
**生 境:**生于坡地、荒地、灌木丛或草丛。
**物 候 期:**花果期8-10月。
**采集储藏:**全草入药。夏秋季采收。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入肝、肾、脾、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健脾利湿、通便。用于肾炎水肿、口渴、咳嗽痰多、黄疸、暑热吐泻、小儿疳积、水肿、小便不利、便秘、疔疮痈肿、毒蛇咬伤。
**食用价值:**嫩叶可代茶。
文章来源:物种科普(微信公众号)
编辑:Tommy
来源: 物种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