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 芹 中华医学会 研究员
审核:张 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肌肉拉伤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尤其是对一些热爱运动的朋友来说,更容易出现膝关节、踝关节扭伤和大腿后肌肉拉伤等情况。发生肌肉拉伤时,患者应立即对受伤部位进行急救,以免情况恶化,而且这对于后期肌肉的恢复至关重要。
那么,什么是肌肉拉伤?又该如何进行治疗呢?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一、肌肉拉伤的类型和原因
肌肉拉伤是指人体在进行各种动作时,肌肉的主动收缩超过了其本身的负担能力,或是肌肉被过度伸展而引起的损伤。根据严重程度,肌肉拉伤可以分为轻度肌肉拉伤、中度肌肉拉伤和重度肌肉拉伤,分别对应肌肉微细损伤、肌肉部分撕裂和完全断裂。
当肌肉出现轻微损伤时,表现为局部组织疼痛、按压疼痛且损伤部位肿胀,同时肌肉可能出现紧张、发硬和痉挛等状态。此时,如果处理不当或继续运动,则有可能发展为肌肉部分撕裂,表现为受伤肌肉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时疼痛加剧或有断裂的凹陷出现。而肌肉完全断裂往往伴随着撕裂感,局部会出现高度肿胀,并且皮下淤血严重,通过触摸可感受到损伤部位有凹陷或一侧异常隆起。
那么,该如何区别肌肉拉伤引起的疼痛和运动量过大引起的肌肉酸痛呢?运动学专家给出了简单的判断方法:牵拉疼痛部位时,如果疼痛有所减轻,那么可能只是肌肉酸痛;如果疼痛加剧,则说明该部位出现了肌肉拉伤;而当疼痛剧烈且像针刺般时,那么有可能是肌肉撕裂。
一般情况下,肌肉拉伤主要由自身原因造成,包括不做热身活动或热身活动不正确、不科学等,个人体质较弱、身体状况不佳,或运动时的技术动作不到位或错误等。除此之外,一些客观原因,如运动时周围环境气温过低、湿度过高和活动场地太硬等,也有可能引发肌肉拉伤。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肌肉拉伤急性期的处理原则
治疗肌肉拉伤的基本原则是按照不同病理过程和时段进行处理。早期是止血、消肿,晚期是消除炎症和瘢痕。
无论是何种程度的肌肉拉伤,急性期的处理都可以按照“RICE原则”来进行。
1.“R”=“rest”(休息)
一旦发生肌肉拉伤,患者应立即停止活动,并使自己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减少损伤部位的异常活动和肌肉收缩,同时观察损伤部位有无肿胀、触痛和变形的情况,初步评估损伤的严重程度。
2.“I”=“ice”(冰敷)
冰敷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十分重要,且越早越好。一般将冰袋或冷湿毛巾敷于损伤部位的皮肤上,可以使得皮肤的微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同时可避免肿胀、降低代谢速率,达到减轻疼痛和消炎的效果。有研究表明,只要冰敷至皮肤的表面温度为10~15℃,就可以起到治疗的作用。
在冰敷过程中,冷湿毛巾可以每隔1~3分钟更换一次,但要注意冰敷时间不能持续过久,每敷20~30分钟应停一会儿再敷。同时要注意患者状态的改变,若患者出现寒战、脉搏加快、呼吸困难和面色改变时,应停止冷敷。
3.“C”=“compression”(压迫)
压迫即对损伤部位的组织进行加压包扎,这样能减轻损伤部位的内部出血和淤血现象,同时可以避免损伤部位的发炎和肿胀。包扎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采用弹性绷带包扎,其既可以压制受损的血管减少出血,又能达到制动、保护患肢的作用。
包扎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包扎的松紧适度,过松容易滑脱,过紧则会阻碍肢体的血液循环。可以通过观察受伤肢体有没有出现发凉、发紫或麻木的情况来判断,有则需要适当调整。
4.“E”=“elevation”(抬高)
抬高就是将患部提高到比心脏高的位置。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回流,减缓出血和组织液的渗出量,避免因重力形成的肿胀。由于血液有自动调节效应,故患肢需抬高到距心脏水平30厘米以上,这样对减少血流比较有效。
三、肌肉拉伤急性期的注意事项
在肌肉拉伤的急性期(一般为24~48小时),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肌肉拉伤后不可以进行按摩,因为此时受伤部位的毛细血管很容易破裂,按摩会加重损伤,容易造成更大范围的出血和淤血。这将会对后期损伤部位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不要使用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药物,如红花油、云南白药喷剂等,否则会加速损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导致损伤部位的肿胀加剧。
当过了急性期,受伤部位的出血停止后,可以使用一些理疗、按摩或康复训练的手段,以此来促进肌肉功能的恢复。
一般来说,轻度的肌肉拉伤平均1~3周便可以康复,甚至能恢复运动。如果在拉伤后的一周内疼痛没有得到明显的缓解,意味着损伤比较严重,此时应及时去往医院就诊,尽早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
参考文献
【1】胡奎娟,杨文. 运动损伤中肌肉及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29(3):17-18.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