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宏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审核:王桂香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主任医师

近期,在各个宝妈群里经常能看到类似的问题:孩子没有感冒,嗓子却突然哑了,这是怎么回事?有的宝宝哑得还挺明显的,有的都哭不出声了。宝宝也没有感冒发烧的症状啊!这是为什么呢?有的宝妈给孩子吃了点清咽利喉的中成药,有的给孩子做雾化,发现好了几天,然后又不行了。

宝妈们非常焦虑,担心孩子的声音以后会不会再也不能恢复如初了。

像宝宝这种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时好时坏的声音嘶哑,是怎么回事呢?到底需不需要治疗,孩子还能不能恢复清亮的嗓音?今天我们来详细说说。

宝宝为什么会声音嘶哑,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声音嘶哑,最常见的原因是用声过度、高声喊叫、发音方式不当,大多发生在用声较多的人群,比如教师、歌唱者、个体售卖者等。儿童天性活泼,学龄前的宝宝们正是学习语言、培养习惯、塑造性格的关键时期,喜欢表达自己的各种情绪,在这一时期很多宝宝都喜欢大喊大叫、大声哭闹。而儿童的声带发育尚不完全,黏膜修复能力也较弱,大喊大叫的时候两侧声带摩擦得厉害,容易损伤黏膜上皮,久而久之,在声带的前端就会出现结节样的小突起,导致声带关闭不严,发音的时候漏气,最后出现声音嘶哑。而声带前端的这个小突起,就是我们常说的声带小结,这种发生在儿童的声带小结又叫“喊叫小结”。这也就是为什么孩子没有感冒,吼叫了几嗓子后就开始哑了的原因。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是不是声音嘶哑了都是因为声带小结?

儿童的声音嘶哑最常见的原因是声带小结,约占儿童声哑的70%以上,通常都是在用声过度、大喊大叫后出现,早期症状较轻微,主要表现为发声易倦,声音嘶哑呈间歇性,只在发高音时出现,休息休息嗓子往往就能好转。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小朋友一到幼儿园、学校上学就哑(上学时候和孩子们在一起喊叫比较多),周末回到家里就会好很多(喊叫少了,声带得到了休息)。如果继续发展,声哑加重有可能呈持续性存在。

除了声带小结,还有一些相对少见的疾病,比如喉部乳头状瘤、喉部囊肿等,也会引起儿童声音嘶哑。这些疾病导致的声音嘶哑一般是持续性的,不会因为声带休息得到缓解。

还有就是呼吸道感染后引起的喉部和气管的炎症,这种声哑一般是在发烧、感冒等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在给予消炎、雾化等对症治疗后,随着呼吸道感染的治愈,声哑也就恢复了。

怎样诊断声带小结?孩子做喉镜检查会不会很难受?

如果小朋友有持续性声音嘶哑,休息后并不能好转,建议家长尽快带孩子到儿童专科医院进行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医生会详细询问家长宝宝出现声音嘶哑的时间(出生后就有了还是近期逐渐发生的)、声音嘶哑持续多久了(嗓音休息后能缓解还是长时间持续不缓解)、严重程度(轻度嘶哑还是发音都很困难)等等,通过询问病史,医生可以初步判断声音嘶哑的病因。但是如果想进一步明确诊断,就需要进行电子喉镜检查了。

一提到电子喉镜检查,家长们都会很担心,孩子会不会很遭罪?会不会不配合?会不会有什么并发症?其实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儿童专科医院的电子喉镜检查是非常常规的一项检查,喉镜的直径很细小,不超过3mm,是专门为小朋友设计的,检查的医生们经验也非常丰富,检查时间非常短,在跟小朋友聊天过程中就做完了,绝大多数小朋友都耐受很好,个别小朋友可能刚开始哭闹,检查也很快就结束了。

下边就是电子喉镜检查时拍的喉部照片,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右侧图片是正常的声带,双侧声带黏膜呈瓷白色、表面光滑,而左侧图片中可见双侧声带前中1/3交界处有结节样的小突起(黄色箭头所示),这个就是我们提到的声带小结。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声带小结需不需要用药治疗?

有的家长说曾经吃过很多种类型的中成药,比如咽扁颗粒、开喉健、响音合剂、金嗓子等等,效果不是很明显,或者说稍有好转后,孩子大声喊叫了几次以后又哑得厉害了。由此可见,声带还是需要经常休息的,平时应注意减少大声喊叫。我们的声带就像精密的仪器,是需要定期维护保养的,使用过度就会出现问题。

关于需不需要吃药这个问题,我们的建议是:如果近期合并有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声带充血肿胀等情况,是可以吃一些清咽利嗓的中成药的,也可以做一些雾化吸入治疗,使药物作用于声带局部,缓解声带充血肿胀。如果嗓子哑了很久了,又没有呼吸道感染的相关症状,那就没必要再继续用药物治疗了。

孩子诊断了声带小结,需要做哪些治疗呢?

声带小结导致的声音嘶哑不仅会影响儿童的声音质量, 还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起负面的影响。长期的声音嘶哑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在唱歌、游戏、举手发言等需要发音的活动中表现欠佳,不敢自信地使用声音勇敢表达自己, 久而久之,有些孩子便会把说话当成一种负担,变得不喜欢说话,不喜欢交朋友,自卑、自闭;还有些孩子还会继续大喊大叫,导致声音嘶哑加重,造成声带更深层的损伤,形成声带息肉、声带囊肿、声带肥厚等病变。

很大一部分孩子的声带小结在其调整发声方式,改变用声习惯后会逐渐缩小或消失。发音习惯的改变主要还要靠家长的引导教育,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避免孩子的尖叫、大喊、大哭大闹。家长与孩子的交流要轻声细语,不要高声喊叫,当说话距离较远时,告诉孩子这个时候需要走到跟前进行交流。年龄偏小的宝宝极易哭闹,喜欢用哭闹表达自己的情绪,家长要耐心地跟孩子沟通交流,要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发声习惯。一旦孩子的音调高了,要及时提醒孩子注意嗓音,不要大声讲话。等习惯养成了,声带小结自然就消失了,声音自然也能恢复如初了。

如果学龄期的儿童仍有持续声音嘶哑,并且家长觉得自己帮孩子养成健康用嗓的习惯很困难,可以到儿童专科医院进行嗓音训练治疗,嗓音训练老师会通过专业系统的训练,让孩子练习腹式呼吸发音,控制呼吸气流,从而养成正确的发音习惯。通过几次训练后,绝大多数孩子的声带小结可自行消失。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