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天下归心,情感无敌。一部三国史,就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情绪大PK……
小时候听大人讲三国,最疑惑的一个问题就是:诸葛亮怎么就能看出魏延长着反骨呢?魏延的反骨究竟长在哪里?是什么样子?
学了心理学,再重读三国,突然就明白这个问题了。
在生理学和医学上,其实并没有“反骨”一说。所以,一直以来都有人为魏延鸣不平,认为诸葛亮“反骨”一说纯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不过是除掉魏延的托词而已。那诸葛亮究竟是根据什么断定魏延有“反骨”呢?很简单,其实是情绪——孔明说:吾知彼常有不平之意,久后必生患害。
心不平,则万物不平。这种人看什么都是忿忿然,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常有怀才不遇之怨,少有规则意识和敬畏之心,桀骜不驯,目中无人,到头来很容易害人害己。
所以,诸葛亮一见魏延时就高度戒备。魏延靠斩杀其主韩玄而投靠刘备时,诸葛亮就直言:“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在刘备的反对下,才将魏延留在身边。后来尽管诸葛亮“因怜其勇烈而重之”,但最终还是未能逃脱命运的魔咒——诸葛亮被魏延踢倒了用来向天借寿的七星灯,54岁命丧五丈原;魏延则被诸葛亮生前留下的“魏延反,马岱斩”一计锦囊而身首异处,令无数人扼腕长叹。
来源: 李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