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团队日前读到一篇题为“纵然有《湿地公约》,非洲在拯救湿地的战斗中为什么还是败下阵来?”(Why Africa is losing the battle to save its wetlands in spite of treaty)的文章,了解到非洲的湿地正面临着退化和丧失的风险,而要改善这种状况,实现保护和明智利用湿地的目标,非洲各国应加强行动和政策方面的协调;各国政府必须分配责任,调整政策,并优先考虑《湿地公约》的目标。并且,承诺和立法是至关重要的。小编现将文章整理分享。

2023年6月6日拍摄的照片中,肯尼亚基苏木的洛尔韦庄园边上的一片湿地。照片| ONDARI OGEGA | NMG

湿地在调节水系和提供支持动植物的栖息地方面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关键的生态功能,并且湿地还具有巨大的经济、文化、科学和娱乐价值。自2019年以来,世界上约85%的湿地在质量和数量上均有所下降。

在非洲,湿地受到几个因素的威胁,包括气候变化、污染、外来入侵物种、人类侵占以及随后的生境损失和退化。

尽管有保护湿地的重要需求,以及通过1971年《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Convention on Wetlands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Especially as Waterfowl Habitat,简称《湿地公约》)发起的努力,退化仍然有增无减。

《湿地公约》是一个政府间条约,为保护和明智地利用湿地及其资源提供了框架。

尽管该公约的意图旨在保护和明智利用湿地,并且超过90%的联合国会员国都是该公约缔约国,但它未能实现其任务。其中的一些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许多非洲国家之间缺乏协调。虽然该公约是一项国际协议,但行动和政策是在国家层面上进行的。

许多非洲国家都在努力确定负责协调国家战略的政府部门,并建立国家委员会,将政府、私营部门、非政府组织和生物多样性领域的机构的利益相关者聚集起来。

在某些情况下,政府未能将保护湿地的责任分配给环境、农业和渔业部门。

缺乏根据《公约》进行立法与调整政策和战略的政治承诺,往往使问题更加复杂。

因此,该公约的目标在地方上往往得不到重视。各国****政府必须履行其对该公约的承诺。

当然,全球各地都有良好的湿地治理的典型案例,比如阿根廷,它创建了一个永久性的泥炭地综合保护地,作为该国最大的碳汇;比如中国的湿地海绵城市理念及实践(意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以及英国大北沼泽的恢复。

卡孔格博士(Dr Kakonge)曾是肯尼亚大使和常驻瑞士日内瓦联合国办事处和世贸组织的代表。

《湿地公约》

关于《湿地公约》

为保护全球湿地以及湿地资源,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拉姆萨尔共同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又称《拉姆萨尔公约》),该公约于1975年12月21日正式生效。公约主张以湿地保护和“明智利用”为原则,其宗旨是通过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加强对世界湿地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利用,以实现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湿地公约》已经成为国际上重要的自然保护公约,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为纪念公约诞辰,1996年10月公约第19届常委会决定将每年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截至2016年4月,公约共有169个缔约国。中国于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非洲近50个国家均是《湿地公约》的缔约国。

2022年12月23日,比利时佛兰德斯环境和空间发展部长祖海·戴米尔(Zuhal Demir)夫人和《国际湿地公约》秘书长穆桑达·蒙巴(Musonda Mumba)博士签署了一项协议,将支持非洲的缔约方启动或完成其国家湿地清单,从而使他们能够履行其在《公约》下的承诺。根据该协议,佛兰德部将向秘书处提供247,500欧元,使受益国获得能力建设和技术支持,以启动和完成其国家湿地清单。此外,各国将获得关于如何有效地向《公约》报告的指导。

曾经,人类心怀改造自然的宏愿,致使天然湿地面积大幅减少。湿地面积的锐减,加速了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并引发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和水资源等一系列危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这些危机进一步加剧。让湿地不再成为“失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不仅成为驱动《湿地公约》多年来发展壮大的力量,更应当成为全球各国人民的共同认知与行为准则。

参考文献:https://www.businessdailyafrica.com/bd/opinion-analysis/columnists/why-africa-is-losing-the-battle-to-save-its-wetlands--4269924

编译:Samantha

审核:YJ

编辑:Tommy

来源: 中国绿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