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是指针对老年人衰老(器官变化、功能下降、平衡机制下降)、疾病(原发病、并发病、其他老年疾病)、综合症(睡眠障碍、疼痛、尿失禁、脱水、便秘等)、功能降低(运动性、感觉、认知、情绪)、生活能力下降等问题,使用各种利于功能恢复、功能矫治、功能补偿、功能适应的医疗护理、训练和教育等手段,恢复其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能力,使其全面康复。

▏肥胖症、糖尿病
肥胖是促使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当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有些运动对ii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要比药物来得更直接,更安全有效,而且这种作用不受年龄限制。它可以通过肌肉运动增加脂肪和糖的消耗,从而减轻肥胖,使血糖和尿糖降低。

治疗糖尿病与肥胖病的体育锻炼的共同原则是:体力锻炼与控制饮食二者结合应用。方法有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一般速度的散步,每小时消耗能量837千焦,加快速度,则每小时可消耗能量1255~1506千焦。每消耗14644干焦可使体内脂肪减少0.45公斤,在饮食不增加的情况下,隔天走一小时,一个月可减脂肪0.65公斤,一年可减少8公斤。

糖尿病人的身体情况一般都比较差,宜从轻微的活动开始,随着体质的增强,可逐渐增加运动量。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造成机体缺氧使乳酸堆积而出现酸中毒。
1、快慢步行。步行速度可采取快慢结合的方式,先快步行走5分钟,然后慢速行走(相当于散步)5分钟,然后再快行,这样轮换进行。步行速度亦可因人而异。身体状况较好的轻度肥胖患者,可快速步行,每分钟120~150步;不太肥胖者可中速步行,每分钟110~115步;老年体弱者可慢速步行,每分钟90~100步。开始每天0.5小时即可,以后逐渐加大到每天1小时,可分早晚2次进行。
2、室内运动。蹲下起立:开始每次做15~20次,以后可增加至100次;仰卧起坐:开始每次做5次,以后逐渐增加至20~50次。
3、床上运动。分别运动上、下肢,做抬起放下、左右分开等动作。适合体质较弱的患者。
4、其他。身体条件好的患者,可以慢跑、跳绳、上楼梯、爬山、骑自行车、自由泳、打篮球、跳韵律操、举重、徒步旅行等。同时还要注意不要在注射胰岛素后、吃饭之前(空腹)运动,以防发生低血糖(应随身携带易吸收的糖类,以备低血糖时应用)。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呼吸道慢性病,患者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也要保持适度运动。通过运动能使得呼吸肌和全身肌肉得到锻炼,帮助排除体内痰液,同时也能调整心情,解除抑郁和压抑状态,那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适合做哪些运动呢?
1、耐寒锻炼。其方法是从春季开始,先用手摩擦头面部及上下肢暴露部分,每日数次,每次数分钟,到皮肤微红为止。

2、缩唇呼吸。用鼻子吸气,呼气的时候腹部收缩,胸部稍微往前倾,嘴唇做出类似于吹口哨的形状,让气体慢慢从缩窄的嘴巴中呼出。在整个呼气过程中可以稍微停顿几秒钟,然后再继续呼气。缩唇呼吸时要做到深吸慢呼,缩唇以没有感觉到费劲为好,然后慢慢增加力度。此类呼吸法能使得气管内呼吸保持正压,避免过早陷闭,因此能让人们呼出更多气体,保持呼吸顺畅,同时也能增加支气管内压力,避免支气管过早闭塞。
3、腹式呼吸法。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采取腹式呼吸法,这是简单易行的运动项目之一,能增加膈肌活动度,使得呼吸道更加通畅,从而提高肺活量,减少病情发作次数,防止出现肺源性心脏病以及肺气肿。具体的方法是采取仰卧位,两脚要分开,一个手放在前胸,另一个手放在腹部,全身保持放松状态。吸气时最大限度挺腹部,保持胸部不动。呼气时使得腹部内陷,尽最大限度把气体呼出。需按照节律呼吸,吸气后不能立刻呼气,稍微停顿1~2秒钟。尽量做到深吸气,缓慢呼气,用鼻子吸气,嘴巴呼气,每天锻炼两次,每次不能少于20分钟,这样能缓解气急的情况。
4、扩胸方法。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先站好,双手臂张开且做扩胸运动。具体的方法是,两手臂要抬起来,手肘半弯曲,双手握成拳头,双手心要朝下。胸部挺起,两手臂用力往后扩,然后再恢复起初姿势。两手臂要伸直且挺胸,然后双手臂放下,胸部需用力的挺起来。做扩胸活动时左右上下活动颈部且深呼吸,每天做5次,每次不能少于3~5分钟,这样能使得全身肌肉放松。做完扩胸运动后,可以用手掌连续对胸部轻拍20次。
5、走跑交替法。首先慢跑30秒,再散步30秒,然后慢慢增加慢跑的时间,减少散步的时间,一直到慢跑替代行走,每天行进1000~3000米,再加上双手臂跟随着自然摆动,可增加肺部通气量,加强肺功能。适当的更换步速,散步时要做到抬头挺胸收腹且配合呼吸锻炼,以轻微气喘为度。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需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不能做剧烈运动,量力而行即可。刚开始运动以没有感觉到劳累以及不出汗为度,起初运动量要小,然后再慢慢增加运动量,必须长期坚持才行。

▏高血压
据调查,无论何种职业的人,体力活动程度越高,高血压的发病率越低。运动康复疗法对高血压患者非常有效,包括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除因病重卧床者外,各种高血压患者均可进行室外体育锻炼,如步行、慢跑、太极拳、医疗体操、骑自行车等。运动量虽可适当大一点,但心率不要超过130次/分。切忌做鼓劲憋气、快速旋转、用力剧烈和深度低头的动作。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人生活有规律,代谢旺盛,能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使血压降低。还可使病人的心肺功能得到锻炼,能增强病人的耐力、灵活性、协调性和抗疲劳性能力。

1、高血压人群适当进行跑步、散步、瑜伽等运动,可有效提高心血管功能的调节能力,稳定机体的血压,建议避免剧烈运动,每周运动量保持在3~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过于焦躁、紧张、压力过大,都不利于机体对血压控制,所以在日常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控制血压的进展。
2、运动时间应该选择在晚上,因为此时的温度相对较低,清晨虽然比较凉爽,但这个时候体内血液黏稠比较高,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时间,不适合进行过多的活动。
3、原发性高血压并有靶器官功能损害的老人,运动应谨慎。急进性高血压、重症高血压或高血压危象,应禁止运动。
4、建议高血压老人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食用腊肉、泡菜、肥肉以及动物内脏等高盐分、高脂肪的食物,并避免吸烟饮酒,对于高血压也可起到改善作用。
5、高血压属于慢性病,目前没有特别好的方法对高血压进行根治,所以高血压只能进行控制,如果日常康复训练方法无法促使血压下降,则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药物干预的方式控制血压。

▏脑出血
脑出血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运动疗法、物理疗法、高压氧治疗等几类治疗方式,患有脑出血后,需要根据患者自身康复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缓解脑出血造成的影响。
1、运动疗法。脑出血发作后,可能会有颅脑细胞神经组织受损现象,易出现四肢或局部身体组织活动不协调现象,此时可通过维持关节正常活动、增强身体耐力活动、调节手脚平衡协调运动等方式,辅助改善脑出血发作后对人体四肢正常运动功能产生的影响。
2、物理疗法。脑出血可能是脑部细胞组织出现原发性病变,造成颅脑血液循环发生异常后引发的一类颅脑疾病。若脑出血疾病经治疗后已控制住脑出血疾病的发展,在康复阶段可以通过针灸颅脑穴位等方法,疏通脑内经络以及调节脑内血液基础循环,调节颅脑细胞受损组织恢复情况,减轻对患者正常生理活动的影响。
3、高压氧治疗。出现脑出血后,引起颅脑内部血液急速循环功能异常,可能会有脑部缺氧现象,影响颅脑细胞正常活动。进行高压氧治疗,需要通过封闭容器将氧气输送到人体,及时补充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所需的成分辅助缓解,脑部缺氧对患者颅脑细胞产生的刺激性。
除此之外,对于有不同程度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进行专门的语言康复训练。对于部分意识恢复较不理想的患者,可考虑通过经颅磁刺激、脊髓电刺激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意识,进行脑出血康复治疗。
(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 | 李爱萍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福州医科大学毕业,拥有二十年护理经验,国家二级护理师。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方面专家,拥有国家级营养师资质,科普爱好者。

来源: 李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