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印度烈火系列导弹试射捷报频传。6月1日,印度国防部宣布,再次成功发射烈火-1中程弹道导弹。紧接着,6月8日,印度国防部又宣布,成功完成了烈火-P弹道导弹的首次夜间试射。这两次发射成功表明,印度弹道导弹的技术可靠性已得到了较大提升。那么40年来印度发展出了哪些弹道导弹型号?这些弹道导弹对印度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呢?

自主发展 三大家族

印度弹道导弹研制工作正式开始于1983年。当年,印度政府制定了“综合导弹发展计划”,并设立了大地近程弹道导弹和烈火中远程弹道导弹两大项目。在此基础上,印度又发展了K系列潜射弹道导弹。近些年来,这3个系列弹道导弹不断“开花结果”,现已发展成为印度的三大弹道导弹家族。

“大地”家族属于近程弹道导弹,包括“大地-1”“大地-2”“大地-3”和海军型“丹努什”共4个成员。其中,“大地-1”和“大地-2”为现役型号,皆为单级液体导弹,射程分别达到150公里和250公里,1994年和1998年装备部队。

“大地-3”长期研制改进,使用单级固体发动机,射程约为450公里。这款导弹在印度弹道导弹发展史上的地位相当重要,成为后续多款导弹的技术基础。

海军型“丹努什”是“大地-2”的改进型,属于单级固体推进导弹,最大射程为350公里。虽然“丹努什”早在2003年就通过飞行测试,并在护卫舰上完成试射,进行了小批量生产,但水面舰艇“强行”发射弹道导弹不是长久之计,目前该导弹仍未正式部署。

“烈火”家族为中远程弹道导弹,包括8个成员。其中,“烈火-TD”为关键技术演示型号,不具备实战能力。“烈火-1”“烈火-2”“烈火-3”“烈火-4”和“烈火-5”为现役型号,分别于2004年、1999年、2011年、2014年和2021年服役,通过发动机级数增减和分系统技术更新换代,使印军形成了射程衔接700~6000公里的弹道导弹打击能力。

“烈火-6”则是印度正在研制的四级固体动力洲际弹道导弹,设计最大射程约为12000公里,具备多目标核打击能力。2022年,印度曾表示,预计将在3年内对其进行首次试射。

“烈火-P”堪称“烈火”导弹家族的集大成者,既继承了“烈火-1”研制过程中使用的诸多成熟技术,又结合了“烈火-4”和“烈火-5”的多种先进技术,比如改进型固体火箭发动机、更大比冲的推进剂、机动式再入飞行器、新型复合材料壳体和全新的制导体制等。“烈火-P”此前已进行3次试射,此次成功实施夜间试射,为部署奠定了重要基础。

K系列属于海基弹道导弹,包括3个成员。其中,K15是“大地-3”的潜射改型,在2018年正式服役。K4和K5分别为“烈火-3”和“烈火-5”的潜射改型,将配套印度新一代战略核潜艇,目前还在研制中。

不容忽视 雄心远大

印度军队武器普遍依赖进口,被戏称为“万国牌”。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发展弹道导弹以来,印度一直坚持在此领域自主研发,通过不断努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总体来说,独立自主地成功研制多款弹道导弹,对印度至少有两大重要意义。

一是增强了国防实力。印度科研人员逐步攻克了导弹级间分离、多级火箭发动机、多弹头投送、精确制导等技术难关,从而掌握了弹道导弹研制领域一系列关键技术。可以说,印度的弹道导弹研制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进步较快,逐渐超越了一些“先行者”。

与此同时,印度弹道导弹秉承通用化、系列化的发展思路,稳步提升性能,跨越了从液体动力到固体动力,从近程、中程、远程到洲际弹道导弹的层层技术障碍,拥有一套完全自主研发的弹道导弹装备体系,成为“导弹大国”。

二是提升了国际地位。印度以“导弹强国”为抓手,积极推进远程弹道导弹能力建设,持续加大洲际战略导弹研发测试,打造了一批射程远、速度快、威力大、突防强的新型弹道导弹。这不仅为印度在国际上赢得了更多话语权,还为其争取了跻身军事大国的“入场券”。

当然,印度的雄心不止于此。未来,随着“烈火-6”和K4、K5等新一代弹道导弹服役,印度军事投送力有望进一步提升,并拓展地区影响力。(作者:贾安琪 把关专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副主任 江帆)

来源: 中国航天报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