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高温天气更加频繁。哥白尼计划研究人员表示,2023年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此前,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是2016年,而本月的气温记录可能接近2016年。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近期,随着全国各地陆续进入夏季高温季节,热射病患者也进入高发期。
据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清介绍,近期由于持续高温,中暑患者明显增多,其中热射病患者近一周平均每天接诊6人左右,已接近往年七八月份的高峰时段。
北京日报报道,6月16日晚,一名患者因出现严重意识障碍被送至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时,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体温高于42摄氏度,被诊断为热射病。此后,很快出现了多脏器功能衰竭,经过近7小时抢救后,于17日凌晨离世。
什么是热射病
当人长时间待在高温环境中,身体的这个“智能”调节系统“罢工”时,就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器官功能受损,这就是中暑。
热损伤因素作用于人体后会导致一系列变化,从轻到重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它是指因热力损伤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起人体组织器官受损,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精神状态改变及多脏器损伤。
热射病住院死亡率高达14%~65%,需要收住ICU抢救的则有60%以上不能存活。部分患者即使脱离了生命危险,也会遗留不同的后遗症,影响生命质量。
热射病与轻度中暑的区别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首先,我们应该先分清楚中暑的症状,中暑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中出现乏力、大汗、口渴、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等症状。除以上症状外,轻度中暑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至38摄氏度以上,也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率增快、血液下降、皮肤湿冷等。
重症中暑除轻度中暑表现外,还有痉挛、腹痛、高热昏厥、昏迷、虚脱或休克,严重的会引起死亡。
不适应高温、高湿环境是致病主因
对高温、高湿环境适应不充分是致病的主要原因。高温高湿是指大气温度大于32℃,湿度大于60%且无风的环境。在此环境下,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的人,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容易发生热射病。
此外,年老、年幼、体弱及有慢性疾病的人群亦较多发生。
如何预防热射病
热射病的病因在于人体无法散热,想要预防热射病,就要从病因入手,避免长时间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工作、运动。
1.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夏季户外锻炼一定要注意时间,不要在太阳最烈,日照最强时锻炼,可以选择晨练或夕阳西下。
2.喝水
少量多次地喝淡盐水或运动饮料,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人均饮水量需要达到每天1500ml~1700ml,但在炎热的天气下,建议饮水量应在2000ml以上,甚至更多。
3.降温
尽量脱去衣服,有利于身体迅速散热。有条件的话用扇或电扇吹风,可以用湿凉毛巾擦拭身体,或在水龙头下用水冲淋全身,也可泡在盛满凉水的浴缸中。或使用冰袋放在额头、后脑勺、两侧颈部、两侧腋窝、大腿根部等部位。
重症中暑患者应立即置于阴凉环境中,取平卧位,松解或脱去衣服,并抓紧时间送到医院就诊。
来源: 科普中国资源服务号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