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问‘到底海洋是什么’,也许我们应该问,‘到底我们是什么’?”BBC纪录片《海洋》第一集的最后,旁白用缓缓的英语说出了这句话。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超70%的面积,这里孕育着人类至今无法计数的生物。也正是因为有了海洋,地球与其它天体相比才显得如此特别,如果没有海洋,地球只是浩瀚宇宙间的一块石头,没有植物、动物、更没有人类。

第63届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6月8日确定为“世界海洋日”(World Oceans Day)。6月10日下午,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下文简称“海洋二所”)举办了“2023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海洋二所主场活动”。今年海洋日的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所拿出了满满的诚意和科学味,数百位受邀公众跟着科考航行图云游深海,共同探索科学与未来。

浙江版《海底总动员》

你见过没见过的海洋动物都来了!

在今年的海洋日上,二所特别布置了一个名为《蓝海拾珍》的展厅,里面陈列着很多珍贵的海洋生物标本:有来自遥远南极的企鹅,也有来自深海的螃蟹,当然还有镇馆之宝:全球十大活化石之矛尾鱼。这些展示标本代表了我国海洋科研人员涉足的深海大洋领域。

让很多孩子们惊喜的是,今年海洋日还请到了海绵宝宝的死党——来自西北太平洋海山的“派大星”背板海星,这个神秘又可爱的小生物入选了2020年度“十大海洋新物种”名单。“派大星”背板海星正是由海洋二所的科学家命名的,这也是首次由我国大陆科学家命名并发表的海洋生物物种。为什么叫它“派大星”?现场的科普老师告诉大家,“这是因为它特殊的生活习性——它喜欢和深海海绵动物生活在一起,从而获得更多食物,就像动画片中的派大星和海绵宝宝一样。”

活动现场,还可以看到刚运到杭州的瓜头鲸骨骼标本。瓜头鲸,顾名思义,就是脑袋像木瓜而得名。它们的个头很小,是在以“鲸”命名的物种里个头最小的物种之一,同时也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这个标本从何而来?生物专家翟红昌告诉大家:“鲸鱼跟人类一样过社会生活,也正因如此,鲸鱼在受到人为干扰的时候,会有搁浅的情况发生。我们这里展示的就是一头搁浅没能救助成功的瓜头鲸。”在很多群体搁浅的新闻事件中,瓜头鲸频频出现,鲸豚为何搁浅,如何科学救助?参与过多次鲸鱼救助的翟红昌很有话说:“大型鲸鱼的救助难度是非常大的,很多时候其实我们是无能为力的。对野生动物来说,我们保护好环境,对他们就是最好的保护。”

小球大世界、OBS、Argo……

海洋二所镇所之宝集体亮相

活动现场,一个地球造型的“小球”吸引了不少孩子的目光。“小球大世界”是海洋二所引进的一个球面科学展示系统,这可是一个神奇的“小球”,它将海洋中正在发生的变化浓缩于球幕之上。现场分别展示了《洋流的秘密》和《台风的前世今生》,海洋二所的侯睿凯老师在现场一边讲解一边跟孩子们互动,“海里的水总是依照有规律的明确形式流动,循环不息,称为洋流”,“海洋是天气和气候的主要驱动力,海洋温度的一个细微波动,都有可能导致世界各地的天气气候发生剧烈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海洋,科学家们发明了不少探索海底的“神器”。这次在海洋二所,这些神秘的科考设备也一一现身。你听说过OBS系统么?它其实有个更好懂的中文名——海底地震仪。它是一种放置在海底的地震数据采集装置,不仅可以记录来自地球深部的天然地震,也可以记录人工源的炸测信号,从而可以像医院的CT一样,刻画出海底深部的结构。现场程立群博士也告诉大家,“因为有自动信号接收和释放装置,即便OBS停留在很深的海底,只要在船上给个释放命令,也可以自动浮上来。”

Argo也是人类探索海洋的好帮手,这个“上蹿下跳”的海洋“小精灵”中文名字叫海洋漂流浮标,功能是帮助人类得到海洋内部的信息。现场海洋二所卢老师跟大家介绍:“Argo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体积,实现在海水中上升或者下沉的过程,并且测量我们关心的海水的温度、盐度等信息,再通过携带的卫星天线,把这些参数发回实验室,这样科学家在实验室就可以实时了解海洋的真实的变化。”活动现场,小朋友们除了走近Argo,还可以通过现场实验的方式了解Argo浮标在海洋中上浮和下沉的奥秘。

从蛟龙号到海龟

人类除了向海洋索取资源,还能为海洋做些什么?

今年的海洋日,二所准备了三场精彩的科普报告。打前阵的是浙江省科技馆科普表演天团的科普剧和实验秀,科普剧《钱学森》让孩子们在现场感受了科学家心怀祖国、奉献毕生的精神,而在实验秀《戏水大作战》中,省科技馆的辅导员从大家熟悉的“水”出发,通过有趣的互动环节,让小朋友更加直观了解到为什么热水和和凉水倒进杯子的声音不一样?那是因为水的粘度和温度都会影响入水的声音。为什么海水尝起来又涩又咸?那是因为海水里除了有钠离子,还有少量的镁离子。

海洋二所助理研究员张海峰带来了《海龟历险记》,海龟是一种美丽而又神秘的濒危物种,张海峰在活动现场生动又直观跟孩子们科普海龟的知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深海,聆听“小海龟艰难的求生路”“海上救龟记”等故事。张海峰也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地球是不需要我们保护,我们与其说是保护地球,不如说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还有丁巍伟研究员的《冰与火之歌——北冰洋探秘》,带领大家去探索在冰封的北冰洋之下,为什么有汹涌的岩浆喷发海?没有光的冰冷深水,为什么又会孕育着奇特的热液生态系统?除了科学,丁老师还展示了憨态可掬的北极熊,美丽绚烂的极光,当然还有科学家在船上的生活。一张张生动的照片,一段段有趣的视频,让在场的听众真切体会到了科学家在海上科考的苦与乐。

声音还能被看见吗?在海洋日上,海底的声音真的被看见了!其实在深海里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有喷发的火山、剧烈的地震,也有鲸鱼的吟唱、鱼群的低语。深海明灯团队收集了大量来自深海的声音,并通过艺术化的视听觉处理手段,把这些声音转化为可视、可听、可交互的科普素材,从而照亮深海,看到海底的声音。深海明灯团队负责人任昱博士向大家介绍,“我们这个作品的名字叫《看见海底的声音》。因为人耳所能听到的频率一般是在20赫兹以上,而海底的很多声音是我们人耳所不能听到的。为了让我们听到看到这些声音,我们通过先进的离子算法和艺术的视觉加工,才诞生了这样的作品。”

这次活动现场,还有很多充满好奇的展区:比如在神奇的《微观世界》,一滴海水在显微镜下放大几百倍,孩子们就可以看到另一个千奇百怪的海洋世界;还有海底探险VR体验区也是非常热闹的一个区域,这里可以看到“蛟龙号”深潜器在深洋洋中脊拍摄的三维视频,带上特制的眼镜,你就可以进入由冒着滚滚黑烟的黑烟囱、密布的贻贝和铠甲蟹等组成的海底世界,感受地球生命最初诞生的情景……这些丰富的活动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对海洋充满好奇的种子,也让他们更直观地明白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

海洋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几十亿年的漫漫,这里不仅是生命的诞生地,现在更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器,生物资源的孕育地,矿产资源的富集地。我们已经向海洋索取了很多,更有责任维护海洋的健康,使得海洋继续为我们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今年海洋二所开放日丰富的活动,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对海洋充满好奇的种子,也让他们更直观地明白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每年的世界海洋日前后,海洋二所都会准备与主题相关的精彩活动,科学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们明年海洋日继续不见不散。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记者 翁丹妮、韩晓娟、金静馨 通讯员 王菲

来源: 浙江都市快报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