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吸烟人数较多的国家之一,目前“烟民”已超过3亿人。近些年,随着健康理念的不断普及,全民健康素养水平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吸烟对身体的危害,自觉戒烟,并加入到控烟行动中。但是,仍有很多人认为吸烟只会引起肺部疾病、二手烟吸得少就安全、吸电子烟不影响健康······今天,药娃就来和您聊一聊那些关于吸烟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吸烟只引起呼吸道疾病

我们都知道,吸烟会损害肺部结构、肺功能和呼吸道免疫系统功能,引起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和尘肺等。其实,烟草烟雾中含有的致癌物,还会引起体内关键基因发生永久性突变,使正常生长调控机制失调,导致恶性肿瘤发生,常见的如肺癌、口腔癌、喉癌、膀胱癌等,女性还可导致宫颈癌。此外,吸烟还可增加急性白血病、鼻咽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证据表明,吸烟会使血管腔变窄,动脉血流受阻,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发病风险就越高。

此外,吸烟能抑制胰岛素的生成,长期吸烟还可引起脂肪组织的再分布,增加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误区二:二手烟对健康危害小

有人说“主动吸烟危害才大,我不吸烟或者被动地少吸点,没事”。其实,不吸烟者暴露于二手烟,也会增加吸烟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二手烟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与致癌物,如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而且并没有所谓的“安全水平”,短时间暴露同样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研究显示,儿童对二手烟更加敏感,二手烟暴露可导致儿童哮喘、肺癌和冠心病等疾病发生率增加。

误区三:吸电子烟不危害健康

数据显示,我国电子烟使用率已上升到0.9%,使用人数将近1000万人,其中又以青少年比例最高。

其实,电子烟并非绝对安全。研究表明,电子烟烟液中同样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包括甲醛、乙醛、丙酮、丙烯醛等,其中甲醛、乙醛分别被国际癌症研究所列为1类、2B类致癌物)。电子烟加热溶液产生的二手气溶胶是一种新的空气污染源,气溶胶中的金属含量可能比可燃烟草卷烟中的多。

此外,电子烟“调味剂”是吸引青少年尝试电子烟的重要原因,而且青少年使用电子烟后更容易使用卷烟。“调味剂”加热后同样会产生有害物质,产生的烟雾还具有细胞毒性。

误区四:所有人都可以使用“药物”辅助戒烟

很多烟民知道吸烟不好,也曾尝试戒烟,然而由于长期形成的烟草依赖性,一旦停止或减少吸烟量后,就会出现一系列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常常半途而废。其实,戒烟也有“药物”辅助,或许能助你一臂之力。这些药物称之为“戒烟药物”,可以缓解戒断症状,辅助戒烟者提高戒烟成功率。

但请注意,不是所有的吸烟者都需要使用戒烟药物才能戒烟,对于存在药物禁忌或使用戒烟药物后疗效尚不明确的人群,是不推荐使用的,如非燃吸烟草制品使用者,少量吸烟者,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未成年人等。

目前我国已批准使用的戒烟药物有:(1)非处方药:尼古丁贴片、尼古丁咀嚼胶;(2)处方药: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伐尼克兰。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监测是否发生不良反应、是否规律服用以及评估戒烟效果如何等。

误区五:吸烟对用药没有影响

当你和饮酒者说,服药期间不能喝酒,否则会影响药效,他可能会听;但当你和吸烟者说,服药期间不能吸烟时,他却不一定会听,还会反驳说,烟草吸入后在肺里转一圈就出去了,不像酒精会和药物在肚子里碰面。

其实,烟草也会影响药效。烟草中的有害物质能增强体内酶活性,加快药物代谢,使血液中药物浓度降低,不利于疾病的稳定控制。较为常见易受影响的药物有华法林、氨茶碱、硝苯地平、胰岛素、法莫替丁、口服避孕药等。此外,烟草中的尼古丁具有中枢神经兴奋作用,当服用镇静催眠药时,会使其镇静作用减弱,降低疗效。

吸烟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远离烟草,不主动吸烟,敢于对二手烟说“不”。清洁空气,让我们自由呼吸!

来源: 药葫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