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火军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主任医师
黄益玲 三峡大学基础医学院 副教授
绘图:王昕玥 三峡大学基础医学院
审核:汪雷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主任医师
48岁的张大姐早上起床时突然感觉头颈部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很快就意识不清了。家人急忙把她送到医院,医生说张大姐得了“颅内动脉瘤”。这种疾病非常凶险,就像一颗埋在大脑里的“不定时炸弹”一样,随时都可能“爆炸”。好在经过积极抢救,张大姐终于转危为安。
“不定时炸弹”?想想都令人不寒而栗!张大姐的脑子里为什么会有动脉瘤?医生是不是在“危言耸听”呢?这一切都要从这颗“炸弹”的“前世今生”说起……
一、什么是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而是动脉血管壁局部向外膨出的囊性扩张,像是一个长在血管上的“肿瘤”。在血流的不断冲击下,向外膨出的囊性扩张就像吹气球一样逐渐膨大,直到有一天“啪”的一下……动脉瘤破裂出血了。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病吗?
脑血管疾病是我国死亡率居首位的疾病,而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一直居脑血管疾病的首位。我国颅内动脉瘤的患病率约7%,这就意味着罹患颅内动脉瘤的人数超过了4 000万。
三、为什么会得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的形成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常见病因有先天性因素(如大脑动脉解剖和胚胎血管发育异常等)、后天性因素(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他因素(如感染、创伤等)。
四、哪些人容易得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的好发人群如下:家族中曾经有颅内动脉瘤病史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长期酗酒、大量吸烟者;长期精神紧张、睡眠障碍、偏头痛的患者;女性人群相对发病率较高,女性患病率约是男性的1.6倍。
五、动脉瘤破裂后主要有哪些危害?
动脉瘤一旦破裂,后果很严重。颅内动脉瘤的破裂概率为1%~2%,首次破裂出血死亡率高达30%,出过血的动脉瘤再次破裂的机会及危险程度均会大大增加,第二次破裂后的致死率可达60%~80%,幸存者亦多有残疾,可谓是“九死一生”。
六、颅内动脉瘤平时有无症状?该如何早期发现?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很隐匿的疾病,在未破裂之前,约90%的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很多患者是因为患其他疾病做脑血管检查时才偶然发现的,因此,颅内动脉瘤的常规筛查非常重要,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体检时可以做以下脑血管检查。
1.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或CT血管造影检查 这2种检查都是无创检查,能发现脑血管的异常情况。建议40岁以上的健康人群常规做一次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或CT血管造影。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有动脉瘤家族史及患有多囊肾的高危人群,应每1~2年至少检查1次,若怀疑有问题可进一步做全脑血管造影检查。
2.全脑血管造影检查 当检查怀疑有颅内动脉瘤等血管性疾病时,必须做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这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可以提前发现颅内未破裂的动脉瘤,早期治疗。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七、动脉瘤该如何治疗?
目前主要有2种治疗方式。第一种是动脉瘤夹闭术, 这是一种开颅手术,创伤较大,患者恢复较慢,但复发率低,费用较低廉。第二种是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不用开刀,患者恢复快,但费用较高。目前介入治疗已成为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图5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八、如何预防颅内动脉瘤?
目前尚无预防脑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对于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的患者,以及吸烟、家族中有动脉瘤病史者,在发现有动脉瘤时,要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在动脉瘤破裂之前进行治疗。另外,颅内动脉瘤患者要保持情绪稳定,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避免剧烈运动和剧烈咳嗽,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血压剧烈变化。
参考文献
[1]Li M H, Chen S W, Li Y D, et al. Prevalence of un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s in Chinese adults aged 35 to 75 years:across sectional study[J].Ann Intern Med, 2013, 159(8):514-521.
[2]Vlak M H, Algra A, Brandenburg R, et al. Prevalence of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with emphasis on sex,age,comorbidity,country,and time period:a system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J].Lancet Neurol, 2011, 10(7):626-636.
[3]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中国颅内动脉瘤计划研究组.中国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2021[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1,18(9):634-664.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