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宁夏瓜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 冯锡鸿

大沙漠变果蔬园?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想当初,我从山东来到宁夏推广瓜菜新品种新技术时,心里也打退堂鼓。

那是2004年,我作为农业科技特派员,到宁夏开展设施瓜菜种植示范。那时,设施农业在东部已遍地开花,我估摸着在西部应该还是“稀罕物”。可到了宁夏却发现,日光温室四处可见。惊讶之余,干旱的荒漠地带引起了我的注意。

第一次走进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和永宁县胜利乡的移民村时,周边是一望无际的荒地,推平后覆盖了一层薄土的沙地七高八低。村民告诉我,这地种不得,一些移民折腾两三年种不活庄稼,又跑回大山里去了。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个难题不解决,移民村怎么留得住人呢?

我决心一试。向沙漠“进军”,种子、水土、肥料和管理技术都得变个样儿。常识告诉我,沙质土壤对西瓜、甜瓜来说很适宜,于是我决定试种无籽西瓜。当地农业和科技部门很支持,专门拨了10万元铺设滴灌设备,配备了初级水肥一体化设备。我从老家带来自己育成的西瓜苗,一门心思扑进了戈壁滩。第一年下来,因田间管理不到位,种出来的瓜蛋子大小不一,达不到商品瓜要求,我赔了个精光。可不管怎么说,西瓜算是种活了。后来,我吸取经验教训,加强生长管护、改进栽培技术,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有了旱地西瓜种植的经验,我又将试验范围扩大到温室蔬菜。随着全国日光温室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一些问题开始显现。多年重茬种植导致土传病虫害严重,农产品质量下降,亩产效益上不去。这种情况下,要想继续提高日光温室的种植效益,要克服的技术难题就有一箩筐。

2017年,在“科技支宁”项目支持下,我们请来了来自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山东农大、宁夏大学等的专家们,一起在温室番茄的品种繁育和栽培技术上寻找突破。最初拿不准哪类品种更合适,就反复定植试验。4年下来,测试了16茬不同变量,我们终于找到了适合的品种。

在人工土壤上,我们也下了不少功夫。为了避免板结、盐渍化带来土传病虫害,我们用牛粪、秸秆等配比了人工土壤,最早用槽式栽培,费工费时,后来用编织袋装成栽培枕,没想到三四个月就老化散烂了。最终,我们用双色PE膜做栽培枕,两边各开96个微孔,既透气透水,又节肥省水。

随后,我们又改进配套技术,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日光温室一年四茬套种的模式,相较原来的一年两茬,产量效益翻了一倍。经过5年反复试验,我们为西北干旱地区的日光温室瓜菜栽培提出了“宁夏解决方案”,仅温室番茄这一技术,我们就产生了7项科研创新成果和专利。

在“科技支宁”和“鲁宁”东西部协作平台助力下,这两年,我们相继在宁夏红寺堡、平罗县等地建设了上百个温室和大棚,覆盖番茄、黄瓜、甜瓜等近十个种类,让戈壁滩上的设施瓜菜生意盎然。

如今,宁夏干旱荒漠地带设施农业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技术成果还在甘肃、山西等地推广应用。下一步,我们将争取在品种繁育、品质提升、技术推广上实现新突破,让更多戈壁滩变成果蔬园。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王建宏、张文攀、王雯静、万玛加、李慧、高平、王潇、王斯敏)

来源: 光明日报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