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 珩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副主任医师 殷嘉欣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绘图:尹肖雯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审核:陆 峥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主任医师 教授

你是浑身上下感觉哪儿都不舒服,跑了多家医院多个科室却迟迟得不出诊断吗?

就算你不是,我相信你也在身边见到过此类患者,当他们身体稍微有一些不适症状就开始怀疑自己得病了,常常诉说各种躯体不适,包括胃肠道症状(如腹痛、恶心)、假性神经系统症状(如吞咽困难、视物模糊)、心肺症状(如气促、心悸)和女性生殖系统症状(如经期不规则、月经过多)等,接着辗转于综合医院的各个科室、做遍相应的检查,但检查报告却提示着“一切健康”,医生很崩溃,患者更崩溃,家属也抱怨着患者反复的“逛医”日常。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68岁的王奶奶在年轻的时候,白天是厂里精明能干的厂长,下班后是独自抚养子女的母亲,本以为退休后终于可以和团圆不久的老伴开启幸福的晚年生活,但就在第二年老伴就因胃癌离世了。没过多久,独居的王奶奶就开始出现多种躯体症状,从胃痛、头晕、胸闷到失眠。

为了治病,王奶奶先后前往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和神经内科做尽了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和体格检查,但医生们都统一回复:“您没病!”

听着医生的解释,看着成堆的检查报告,王奶奶既愤怒、又无奈。半年过去了,疼痛不断加剧、扩散,王奶奶每天闷闷不乐,家务活更是几乎不做了。

眼看要陷入僵局,一位全科医生将王奶奶转诊到了心身医学科,最终得到了一个诊断“躯体症状障碍”。

一、什么是躯体症状障碍?

躯体症状障碍(SSD),又称躯体化障碍、心因性疼痛、持续性疼痛障碍。早在19世纪,我们称这种病为“歇斯底里”“癔症”。20世纪以来,我们称这种病为“医学无法解释的躯体症状”或“功能性躯体障碍”。1980年,《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DSM-Ⅲ)将此疾病现象称为“躯体化障碍”或“躯体形式障碍”。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点被这些相似的名词绕晕了?不用担心,现在你只需要记住下面这个就足够了。最终在2013年发布的DSM-5中将其重新定义为“躯体症状障碍”,其定义为不能用一般实验室检查和病理生理异常解释的躯体症状,同时又可以合并其他躯体疾病,它是这样描述的:

1.存在一种或多种躯体症状,以疼痛为主。症状对个人的生活与身体呈现出严重损害,至少表现为下列一项:

(1)与个体症状严重性不相称的、持续的想法及行为。

(2)有关健康或症状的持续高水平的焦虑。

(3)对这些症状或健康的担忧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2.躯体症状可不断改变,但受症状困扰的时间持续6个月以上。

二 、为什么会患上躯体症状障碍?

虽然目前SSD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尚不明确,但根据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观点,疼痛都是作为一个“报警信号”,在提醒我们身体的某个地方出问题了,当这些症状无法用生理原因来明确解释时,必然要开始考虑心理-社会因素在病症中发挥的作用。

研究发现,有超过50%的SSD患者合并存在焦虑和抑郁障碍,而当我们受困于负面情绪或情感压力时,大脑对疼痛的“感知”会变得不够精确,如敏感性增加、强度与频率加剧,最终导致躯体症状的出现和慢性化,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身健康。

对于一些人来说,出现躯体症状的风险是他人的两倍甚至更高,如童年时期的负性经历、早年的躯体虐待、不良的人格基础(回避型或焦虑依恋模式)、情绪认知的调节异常等,我们通常将这些称为心理因素。

当然,目前多数研究指出共同影响SSD患者患病的原因还有脑结构、脑功能异常等导致的生物因素和近期生活事件压力、广泛的心理社会应激诱发的社会因素。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三、躯体化症状是装的吗?该如何治疗?

当然不是,虽然在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1%~0.7%,但无法忽视患者对疾病的病耻感、低知晓率等众多因素。从功能损害与疾病负担来看,患者会因身体不适请病假而出现严重的职业功能障碍和工作残疾,甚至出现自杀行为。躯体症状障碍的“前身”躯体形式障碍的年医疗资源消耗占美国全部医疗费用的16%以上,比其他心理疾病患者的2倍还多。

所以,他们的疼痛是真实存在的,并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我们常说,身体是心理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在治疗上,医生首先会肯定躯体症状的真实性,引导SSD患者了解躯体症状背后的心理原因,避免过度检查,挖掘患者的社会支持和资源,邀请患者的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到他的关怀和治疗当中。根据患者的人格特点采取个性化的药物-心理整合治疗。如果合并显著焦虑和抑郁症状,可使用抗焦虑、抗抑郁等精神科药物治疗。

今天关于这三个问题的解答就到这里,相信你已经有一双识别躯体症状障碍患者的“慧眼”,并且理解他们症状背后的含义了。赶快请这类患者到心身医学科就医,为无休止的“逛医”按下暂停键吧!

参考文献

[1] LÖWE B, SPITZER RL, WILLIAMS JB, et al.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omatization in primary care: syndrome overlap and functional impairment[J]. Gen Hosp Psychiatry,2008,30:191-199.

[2] HENNINGSEN P , ZIPFEL S , SATTEL H , et al. Management of functional somatic syndromes and bodily distress[J]. Psychotherapy and Psychosomatics, 2018, 87(1):12-31.

[3] WIBORG J F, GIESELER D, FABISCH A B, et al. Suicidality in primary care patients with somatoform disorders[J]. Psychosom Med,2013,75:800–806.

[4]BARSKY A J,ORAV E J,BATES D W.smatization increasesmedical utilization and costs independent of psychiatric and medical comorbidity [J]. Arch Gen Psychiatry,2005,62(8):903—9l0.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