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据中国高血压年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经突破3.3亿,成年人中患有高血压的占比为33.33%,此外高血压患者人数依然还在增长中。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将每年的5月17日定为“世界高血压日”。2023年是第19个“世界高血压日”,主题为“精准测量 有效控制 健康长寿”,旨在引起人们对防治高血压的重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也有所变化,从而很多人患有高血压。高血压通常起病缓慢,早期常无症状,一般于查体时发现血压升高,常并发心、脑、肾和血管等病变。
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级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水平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3级。
注:①若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就高不就低!②以正常血压(120~80)为基础,高压加20,低压加10为一档,临界值归于高一级。
高血压的病因
高血压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较确证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体重、食盐摄入量、饮酒和遗传因素,此外也和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史和工作紧张度等相关。
高血压高危因素包括:遗传因素、高龄以及多种不良生活方式等。
1.高钠、低钾膳食 ——是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2.超重和肥胖 ——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3.长期精神紧张 ——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精神紧张可激活交感神经,从而使血压升高。
4.其他危险因素 ——包括高龄、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以及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高血压的测量方式
目前,我国临床应用大多以诊室偶测血压(CBP为主)。动态血压监测(ABPM)较CBP更能反映实际血压水平,是高血压的诊断及其危险分层、治疗过程中的疗效监测的有效手段。
1.诊室血压——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规范进行测量,是目前诊断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
2.动态血压监测(金标准)——测量次数多,无测量者误差。
3.家庭血压监测(HBPM)——自我测量,也可由家庭成员协助完成。可用于评估降压治疗效果和长时血压变异,有助于增强患者健康参与意识,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适合患者长期血压监测。
正确的家庭血压监测(HBPM)要点如下:
①使用经过国际标淮方案认证的上臂式家用自动电子血压计。
不推荐——腕式血压计、手指血压计、水银柱血压计进行。电子血压计应每年至少校准1次。
②测量方案:建议每天早晨和晩上固定时间测量血压,每次测2~3遍,取平均值;建议连续测量7天,取后6天血压平均值。
血压控制平稳且达标者,可每周自测1~2天血压,于早、晚固定时间各测1次。
③详细记录:每次测量血压的曰期、时间以及所有血压读数。
④精神高度焦虑患者,不建议家庭自测血压。
高血压并发症
(1)一般症状
①无症状——体检发现血压升高;②常见症状——头痛、头晕、心悸;③严重——并发症、靶器官损害表现。
(2)主要并发症
①心脏——心律失常、心力衰竭;②脑———高血压脑病(颅内高压)和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③肾脏——慢性肾衰竭、肾脏损害;④视网膜—眼底出血、渗出、视乳头水肿;⑤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治疗
1.生活方式:减轻体重(BMI<24)减少盐入(每人每食量以不超过6克为宜,最好控制在3g左右),补充钾盐、减少脂肪摄人、戒烟限酒、增加运动、减轻精神压力及必要时补充叶酸制剂。
2.血压控制目标值:目前一般主张血压控制目标值<140/90mmHg。糖尿病、慢性肾病、心力衰服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 <130/90mmg。对于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控制于 150mmHg 以下,如果能够耐受可降至 140mmHg 以下。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病情在数周至数月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
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除了必须有效控制血压,还应兼顾对糖、脂、尿酸代谢等多重危险因素的控制。
4. 降压药物应用四项基本原则:即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忌擅自乱用药物,偏信广告,道听途说服药;忌降压操之过急;忌不测血压服药;忌随意停服降压药;忌无症状不难受就不服药。
高血压病是可防、可治的,平时我们注意饮食控制及坚持适量体育锻炼,可预防高血压。另外,保持愉悦心情、减轻精神压力,防止高血压进一步升级,也能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撰文/安徽医科大学 陈纭 )
来源: 大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