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宝宝而言,母乳是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但网上流传着“妈妈感冒发烧不能喂奶” “初乳不干净不能给宝宝吃”“喝米酒能催奶”等各种说法,那么这些说法到底对不对?

今天,我们就来盘一盘网上那些广泛流传的母乳喂养误区,助力宝妈们科学母乳喂养。

图片

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01

流言:妈妈吃的越好,奶水营养越全面。

分析:不一定!营养全面还得靠平衡饮食。

妈妈吃的好奶水不一定就是健康全面的,大鱼大肉等高蛋白脂肪摄入多,不一定可以满足宝宝所需要的全面营养,例如各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只有妈妈全面平衡饮食才能有营养全面充足的奶水。

02

流言:初乳黄黄的不干净,不能给宝宝吃。

分析:谣言!初乳不但干净,而且营养丰富。

黄色的初乳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和物质与新生儿的需求是完全契合的,除了营养,还有其他宝宝需要的物质,例如蛋白质和抗体,初乳不但干净,而且营养丰富,可以帮助新生儿获得营养外的需要和抵御疾病的所需物质。

03

流言:奶水不足,要多喝肉汤。

分析:不准确!肉汤对增加乳汁有帮助,但要适量。

奶水不足是相对的,常常是认知不够,只要可以满足宝宝需要,量就是充足的。适当增加汤水类,对增加乳汁有帮助,肉汤中固然富含蛋白质、脂肪,但营养并不全面,肉汤不能满足哺乳的全面营养需求,过量食用可能适得其反。

图片

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04

流言:哺乳期间,妈妈感冒发烧就不能再喂奶。

分析:不准确!感冒发烧不一定会影响到乳汁质量。

妈妈哺乳期间感冒发烧,只要妈妈的身体状态可以接受,并不是不可以哺乳,因为妈妈体内会产生相应抗体,通过乳汁可以对婴儿进行保护。但注意哺乳前后要洗净双手,有呼吸道感染者,哺乳时要佩戴口罩,降低传播给新生儿的风险。

05

流言:母乳喂养时间越长越好。

分析:并不是!按需喂养即可。

新生儿吃饱后会自动停止吸吮,而时间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哺乳时间大于宝宝的需求,反而可能会减弱宝宝对哺乳刺激的反应。

母乳喂养的时间,WHO建议纯母乳喂养6个月,此后在添加辅食的基础上,喂养到2岁及以上。

06

流言:坐月子期间要多喝米酒,可以催奶。

分析:不靠谱!可能会抑制泌乳。

目前没有充分的科学数据证明喝米酒、醪糟可以增加乳汁量,而且米酒、醪糟中含有酒精,坐月子期间饮用后,酒精可能会经过乳汁进入宝宝体内,对宝宝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图片

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07

流言:哺乳会导致乳房变形。

分析:不准确!哺乳并不是导致乳房变形的全部原因。

乳房下垂变形等与妊娠期及产后激素水平改变有关,不完全由哺乳导致,但若合理使用有支撑功能的文胸可以起到一定预防乳房下垂的作用。

08

流言:来月经后,母乳没有营养。

分析:谣言!来月经并不影响母乳营养。

正常产后大约6个月左右开始来月经,来月经是女性恢复排卵的标志,与母乳之间没有关系。但产后恢复月经的时间,正是宝宝发育需要添加辅食的阶段,产后6个月后的母乳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孩子的生长需要了,需要添加辅食。

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

➤ 1. 尽早开奶

婴儿出生后半小时内开始吸吮,可促进初乳分泌,提早乳房充盈分泌乳汁。还可以加强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

2. 珍惜初乳

初乳(产后头七天的乳汁)含有丰富的抗感染物质(免疫抗体、溶菌酶等),这些物质能保护婴儿少得疾病。

3. 母婴同室

便于母亲随时可以照顾婴儿,进行母乳喂养,有助于建立感情,减少感染风险。

图片

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4. 姿势正确

哺乳采取正确姿势,让母亲采用轻松舒适的体位——坐着或躺着。体位舒适使肌肉松弛,有益于乳汁排出。让宝宝处于正确的姿势含接吸吮,有利于宝宝消化吸收,避免呛咳等风险。

5. 按需哺乳

不限时,不限量,可促进乳汁分泌,保持足够母乳,增加母子感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6. 坚持哺乳

宝宝6个月前,建议进行纯母乳喂养,之后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并辅以适当的补充食品,直至2岁或以上。

结论

哺乳期间,宝妈饮食并非要大鱼大肉,正常饮食,均衡多样化即可;初乳不但不脏,还很有营养;适当喝肉汤有助下奶,但喝多会适得其反;感冒发烧不一定会影响到乳汁质量,妈妈身体、精神状态好可以喂奶,但要注意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喝米酒催奶”这个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乳房下垂变形不完全由哺乳导致,还与妊娠期及产后激素水平改变有关;月经并不影响母乳营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2《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关于印发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3《国家母乳代用品管理办法》

4《世界卫生组织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十条措施》

5《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 (2022)》

作者|李 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 副主任医师

审核|肖 倩 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副院长 教授

路军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 主任医师

文章由“科学辟谣”(ID:Science_Facts)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来自版权图库的图片,仅限“科学辟谣”使用,擅自转载或将存在侵权问题。因擅自转载产生的侵权纠纷,本账号概不负责。

来源: 科学辟谣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