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随着文字一起诞生,从契形文字、象形文字,到我们今天书写的字体,人类手中的笔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从最早篆刻甲骨文的刀笔,到中国人延用至今的毛笔,还有罗马人发明的羽毛笔,各种各样的笔和人类的文明一起发展变化,书写了漫长的“笔下春秋”。

时至今日,“笔”依然在我们生活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而浙江就有这样一个小镇,以制笔闻名,它就是位于桐庐的分水镇,这里也被称为“中国制笔之乡”。如今,分水江畔已经拥有着几百家制笔及配套企业,其中还包括不少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家庭作坊中走出的“分水制笔”正不断突围,用科技给这个小镇带来了新的能量。

近日,浙江省科协走进系列活动,就走进了“妙笔小镇”,带着桐庐县徐凝小学的学生们一起感受一支小小的笔里面的科技魅力,这也是桐庐百姓日与全国科技活动周的系列活动。

2003年4月1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来桐庐考察调研,为卡在“低、小、散”瓶颈中的分水制笔,开出了“16字良方”——做大做强、强化特色、拓展空间、城乡联动。这也成为了当地制笔业的发展良方。

要“做大做强”,就得创新突破“卡脖子”难题。活动现场的科普老师告诉孩子们,其实一支小小的中性笔蕴藏着很多高科技,尤其是笔头的制作难度甚至不亚于一艘火箭。

笔头看似简单,但其内部结构异常的复杂。每个笔尖要承受巨大的压强,相当于一个人踮起脚尖背另一个人。书写时,球珠滚动的转速比一辆高级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还要快几倍。一支中性笔写完,球珠要滚动十万次以上,同时要承受各种书写角度带来的摩擦损耗。

去年8月,分水镇建设了国内一流的研发和中试基地,率先启用笔类检测及技术与模具精密检测技术两大应用中心。前者与温州大学制笔实验室共建,攻关笔头、油墨等核心技术,计划三年内实现6个项目研发;后者与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杭州中测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开发、检测及应用模具新材料,引导企业由单一笔类注塑领域向注塑全领域发展。

在活动现场,科普老师也给孩子们展示了各种科技含量满满的笔,有用石墨烯材料制成的可以重复书写的铅笔,有可以体验毛笔书写的高科技软笔,还有传说中的“神笔马良”也在这里通过3D立体绘画技术得到了实现。

最后,孩子们还在老师的带领下,亲自动手制作了自己的一支笔,了解到制作一支笔背后的工艺和科技含量。相信这一段在“妙笔小镇”的科学旅程,可以让孩子们对原本习以为常的笔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也在他们心里埋下一颗科学的种子。

“走进”系列科普主题活动

浙江省科协推出的“走进”系列活动带领公众触摸科学魔力,用好奇点亮孩子的未来,加强青少年与科学的互动交流,启迪科学思想,鼓励更多青少年走上科学之路。接下来,活动还将走进更多的浙江高新科技行业和科普教育基地,也会走进科学家的实验室一探究竟,欢迎持续关注。

来源: 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