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每到春天的尾梢
很多娃都会爆发的灵魂质问
其实,你爸妈小时候也问过
只不过被他们爸妈
也就是你们的爷爷奶奶叉腰一声吼
不都吃虫嘛就你事儿多!
还不快放生了去!
吓得一溜烟儿,把小蛤蟆跟疑问
都甩进育秧的田里去了
现在的家长就会带娃观察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
图源:科普苏州粉丝樱桃
真是个跨越代际的悬案呐
是我养的过程中被隔壁王小毛偷换了
还是小青蛙被入侵小蛤蟆吃了
总不能是被我养变异的吧
嗯,事实证明是咱自己
想多了…
真相从来只有一个,那就是
你养的本来就是蛤蟆的蝌蚪呀
本期小科君后台
苏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
苏州市林业站、苏州大学生态研究所
感谢科普苏州粉丝性感小兔腿、樱桃
潇洁、susan、杨小Q、夏水道
01.
亲,蟾蜍也是从蝌蚪长大哒
癞蛤蟆,也就是动物学上的蟾蜍。它跟蛙类都属于两栖类无尾目动物,都要冬眠,它们的幼体也就是蝌蚪都要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变态发育的成体上岸后,用肺和皮肤呼吸。
所以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其实应该是双男主的呀,青蛙王子和癞蛤蟆(原谅以貌取蛙的人类视角)。
02.
那为啥我捞的总是蟾蜍的蝌蚪?
因为,三四月里,全国大部分地区忙着抱对产卵繁衍后代的主要是蟾蜍呀!
以咱们大苏州为例。
当气温回升至10°C以上,中华蟾蜍就收到了苏醒的信号。它们2月中下旬****开始抱对(有时能提早到1月),**月底就能有娃。**然后才是镇海林蛙、黑斑侧褶蛙、饰纹姬蛙、金线侧褶蛙、中国雨蛙、泽陆蛙、虎纹蛙、棘胸蛙、花臭蛙。
2月苏州野外,抱对爬行的中华蟾蜍
中华蟾蜍,也是苏州地区唯一的蟾蜍科动物
图源:苏大生态研究所
如果把老师们的监测现场拍成小电影的话,苏州春天里第一波小蝌蚪就是这样诞生哒:
情人节前后,某个乍暖还寒的浅水洼边,隔着香蒲或芦苇枯黄的叶子,你就能听到一只或者几十只丑丑蟾蜍在温柔的“咕咕”声。
不一会儿,从远处爬来一只雌性蟾蜍。鸣声戛然而止。雄蟾以迅猛地方式扑向雌蟾,两只前肢从腋下搂住对方,然后就像咔哒上锁了一样抱住不动。接着,就见抱对成功的两只蟾蜍爬过长长一段路,钻进远处的水洼子……
4月底,在浅水塘抱对的黑斑侧褶蛙
图源:苏大生态研究所
个么,什么叫抱对呢?
嗯,很多人在春寒料峭的野外,看到一只大蟾蜍背着小只一点的蟾蜍时,常常会感动地说:看,这就是动物间的母爱!提醒一下:妈妈背着的不是娃,是娃它爸哈。
抱对,就是字面意思,不是交配。**蛙类和蟾蜍的繁衍都是靠体外受精,**抱对有助于刺激两性同步产卵排精,这样,精子就可以利用在水中运动的能力游向卵子,形成受精卵,卵再发育成蝌蚪(这过程眼熟不,像不像很多人家给孩子科普宝宝是怎么来的)……
03.
那青蛙的蝌蚪都去哪儿了呢?
苏州市林业站、苏州大学生态研究所、苏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历时3年,针对环太湖、环阳澄湖、上方山以及长江苏州段的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的专项监测过程中发现:
苏州常见9种蛙类,除镇海林蛙的繁殖期跟中华蟾蜍相近之外,其他的都比它晚。
镇海林蛙
起初被认为是日本林蛙,后被定位为独立物种
繁殖期12-4月,图源苏大生态研究所
黑斑侧褶蛙
最典型的青蛙,又叫田鸡,叫声“呱呱呱”
清明前后出蛰,4月底5月初才见蝌蚪
背部有不规则黑斑,中间有浅色纵脊线
图源:宋生林
金线侧褶蛙
在江南跟黑斑侧褶蛙一样常见,叫声ji-ji
身体多绿色,两侧各有一道较宽的黄色褶线
4月底出蛰,6月才进入繁殖高峰
图源:苏大生态研究所
至于不到拇指大小的饰纹姬蛙,藏在苏州郊外山涧石缝间的花臭蛙、棘胸蛙,它们的繁殖期能从春天延续到夏末秋初呐!
饰纹姬蛙
繁殖期3-8月,图源苏大生态研究所
中国雨蛙
在快要下雨之前鸣叫最为频繁
繁殖期4-5月,图源苏大生态研究所
泽陆蛙
繁殖期4-9月,图源苏大生态研究所
虎纹蛙
体大,外号亚洲牛蛙,为30年间苏州重现蛙类
繁殖期5-6月,图源苏大生态研究所
棘胸蛙
又名石鸡,因味美一度遭滥捕
苏州近年发现的物种新纪录
繁殖期5-9月,图源苏大生态研究所
花臭蛙
繁殖期7-8月,图源苏州市林业站
04.
蛙和蟾的小蝌蚪长得不一样吗?
蟾蜍的卵,通常会排列在长管状胶质的卵带内,像黑色的链珠,一根能有2-3米长。
常见的青蛙的卵,则是单独的颗粒状簇拥在一起浮在水面上。
图1-2:产卵中的中华蟾蜍,看白色箭头
图源:上海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
图3:从卵到幼蛙的黑斑侧褶蛙
图源:科普苏州粉丝夏水道
经过数天孵化,卵变成小蝌蚪。
蟾蜍的蝌蚪,头圆尾尖,像个黑色的逗号**,喜欢聚在一起。**如果你在池塘里看到黑压压一群蝌蚪活动,大概率是蟾蜍的蝌蚪。
青蛙的蝌蚪喜欢分散活动。常见的青蛙蝌蚪通常偏黄或棕色(接近爸妈的肤色),背部有斑点,尾巴像披针形树叶。
图左:黑斑侧褶蛙的蝌蚪、变态发育过程
图右:中华蟾蜍的蝌蚪、变态发育过程
图源:科普苏州粉丝樱桃、susan、潇洁
部分蛙类的蝌蚪接近透明,比如咱们苏州就有的饰纹姬蛙、雨蛙。
饰纹姬蛙的透明蝌蚪,图源苏大生态研究所
在野外的蝌蚪,以藻类等浮游生物为食,一般在水里长20-30天,或者1-2个月才能变态为幼蛙或蟾上岸,前提是没有被鱼鸟、蛇,甚至虎纹蛙、牛蛙等大型蛙类的蝌蚪吃掉。
以及,**它所处的水洼足够浅,够它最后上岸一跳,**否则长时间上不了岸,用肺和皮肤呼吸的幼蛙或蟾也会被淹死!
好了,知道为啥你养的小蝌蚪最后都变成癞蛤蟆了吧。最后,咱们在苏州看到的所有野生蛙类和蟾蜍,都属于各级保护动物,所以,小蝌蚪最好还是让它们在自然环境中成长,不要随便抓回家哦。
确实因为观察学习的需要,把它们养大后
记得速度让它们回归大自然哦
编辑:金子
摄影:如图标注
来源: 科普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