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戈壁,风土黄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非常陌生的景象。但对于湖北人邓尚而言,这里却是他的第二故乡。每当提到新疆,提到顺北,邓尚都会有一种亲切而又特殊的感觉。因为,从2016年开始,他每年平均在这里驻扎三百多天。
邓尚接受采访
邓尚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不仅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还争取到了莫斯科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联合培养的机会。在莫斯科大学就读期间,邓尚深受富有敬业精神的老师影响,逐渐对地质学和科研产生了兴趣。
“莫斯科大学里的老教授80多岁都不退休。从早工作到晚,周末也都在办公室,敬业的氛围非常好,这让我对地质学、科学研究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斯坦福艰苦求学
从年少时的懵懂,到脚踏实地学习钻研,莫斯科大学四年的经历,让邓尚对石油勘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愈发坚定,他想要再深一尺、更进一步地学习。“我申请了英国和美国十几所学校,后来陆续地拿了一批offer,还是选择了斯坦福,我想做一些应用方面的工作。”
勤能补拙是邓尚在求学期间坚守的信条。初到斯坦福时,面对严苛的科研要求以及激烈的竞争环境,邓尚倍感压力。他的导师在学院里出名的严厉,小到一篇文章的标点符号,都会仔细审看,不能出错,同时他的导师也是一位“科研狂”,只要沉下心来做事,几秒钟便能进入状态,持续十几个小时不觉得疲惫。作为“关门弟子”,这也让邓尚一开始非常不适应。
“我基本上就不休息,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很正常。所以我进去以后大概我一年不到就把我转成博士了,27岁拿到博士学位。”
邓尚(右一)在斯坦福大学博士毕业
矢志报国驻顺北
从斯坦福毕业后,邓尚觉得自己对美国的环境并不“感冒”,他渴望着能够在油气勘探的一线踏踏实实地从事研究。他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来到了塔里木盆地的顺北油田。
2016年,邓尚来到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主动要求赴生产一线工作。幸运的是,入职还不到半年的他就赶上了顺北油田的发现。
“每天我们工作都非常有激情,一个问题可以争论不休,甚至可以吵起来。我是研究构造的,团队里也有研究地质化学和其他方向的,那个时候我们经常干到凌晨一两点钟。相互之间没有保留。”
从19年开始,邓尚成为攻关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期间还申请并拿到了国家级的基金项目。
邓尚(右一)在野外开展露头研究
扎根一线洒汗水
扎根勘探一线,面对无数的荣誉和奖项,邓尚始终保持着谦虚的心态。2021年,邓尚获得感动石化人物奖,成为最年轻的获奖者。还没来得及庆祝,典礼结束后第二天他就迫不及待地飞回了新疆。
对于邓尚来说,这份殊荣并不能证明什么。前辈们发现大油田时的波澜壮阔,那才是邓尚心目中真正的成就,自己的工作和他们比起来不值一提。“我们只不过很幸运,机会来了,我们做了一些工作。”
在一线风霜雪雨数载,邓尚深刻地认识到,想要做好地质勘探必须要抓紧两个命门。一个是资料,另一个就是问题。而这两个命门,只有在一线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早在博士阶段,邓尚就习惯了野外恶劣的环境。在美国内华达50多度的高温下,他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那时候,出一天野外,邓尚的皮肤经常受到不同程度的灼伤,有时候耳朵可以直接撕下来一层皮。不过,这段经历虽然艰苦,却给邓尚带来了出野外的基础,使得后来他在塔里木盆地能够心无旁骛地完成科研工作。
邓尚(左一)在野外开展露头研究
“有时我们路途上就要花费两个小时,走到地方就已经汗流浃背了,但是即便如此,我也觉得应该吃这些苦,因为只有坚持,取得成绩时才能叫水到渠成。”面对恶劣的工作环境,邓尚微微一笑,丝毫没有埋怨。
茫茫戈壁书征程
2022年,邓尚被调回北京工作一年,这一年也是邓尚与妻子难得的相聚时间。
从博士毕业回国工作开始,她与妻子异国已经有七八年。邓尚的妻子也在科研机构工作,她常常会“埋怨”邓尚留给工作的时间太多。但两个忙于科研的人聚在一起,常常也就是各找一个屋子,然后分头工作。驻疆工作时,妻子联系不上邓尚,而现在,是妻子忙到没时间接邓尚的电话。幸得二人能够彼此理解,生活虽平淡却不失温暖。
以双脚为笔杆,跟随着矿脉在地表的痕迹,邓尚将学问实实在在地做在了戈壁里,将油气勘探的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在祖国大西北,还有着许许多多像邓尚一样的石油工作者,他们为祖国加油争气,保障能源安全,在茫茫戈壁中书写了自己的勘探征程。
审核专家:邓 尚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员
监 制:战 钊
策 划:林佳欣 蔡 琳 焦子原
编 导:林佳欣 王嘉伟(实习) 张柳艳(实习)
播 音:林佳欣
制 作:刘紫墨
来源: 光明科普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