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我国第37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主题是“主动接种疫苗,共享健康生活”。

以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以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进一步宣传疫苗接种在控制传染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中的重要作用,营造预防接种的良好氛围,倡导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预防接种工作。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使全国儿童获得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成为现实,为保护儿童健康、造福子孙后代,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儿童免疫预防接种,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涉及千家万户**。**

乙 脑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由蚊虫传播的人畜共患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乙脑起病急,常累及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病情严重者致重症脑炎,出现高热、惊厥、昏迷直至痉挛性瘫痪,甚至死亡。

乙脑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为6—16天。

被叮咬的人大多数不发病,呈隐性感染,只有极少数人发病,发病率一般在2-10/10万,病死率较高(5%—50%),约有1/3的幸存者愈后留下终生的神经精神障碍。

由于疫苗的大量接种和人群的隐性感染,使得儿童成为该病的主要侵害对象。

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

乙脑疫苗有乙脑灭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一般应急接种使用乙脑灭活疫苗。

乙脑传染途径

乙脑灭活疫苗

Part.1乙脑疫苗

地鼠肾组织培养灭活疫苗经2针基础免疫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在60%~85%。次年加强注射后中和抗体滴度上升明显,阳转率可达到90%以上,且可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流行病学效果经大量人群调查,其保护率一般在80%左右。

Part.2注射时间

根据疫苗类型及接种对象选择相应的接种程序。

对于流行地区的宝宝,应对于6岁以下乙脑免疫史不详或未按免疫程序全程接种的宝宝进行应急接种。其他人群可根据情况参考进行应急接种。

Part.3有效率

乙脑灭活疫苗的保护率为60%—90%。

Part.4接种部位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Part.5剂量

0.5ml。

Part.6不良反应

大多数人接种无反应,仅个别儿童注射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1—2天内消退。

  • 少数有发热,一般均在38°C以下。
  • 少数有头晕、头痛、不适等自觉症状。
  • 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发生率随接种次数增多而增加。

一般发生在注射后10—30分钟,很少有超过24小时者。

Part.7不良反应的处理

接种乙脑疫苗发生的一般反应不需要特殊处理,必要时对症治疗即可。

如出现变态反应,可应用抗过敏药物和激素治疗,一般都有较好的效果。处理原则是立即停用可疑疫苗及其结构类似的疫苗;输液促进排泄,应用抗过敏药或类固醇;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支持疗法(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和注意护理;抗组胺类药物可用苯海拉明、扑尔敏等H1受体拮抗剂,也可用甲氰咪哌、雷尼替丁等H2受体拮抗剂,选用1-2种即可;对有过敏性休克可能者及严重的急性荨麻疹和过敏性紫癜者,应尽早足量使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症状严重、皮疹广泛者,可选用皮质类固醇类激素,中等量短期服用或遵医嘱早期应用大剂量均有很好疗效;有过敏性休克症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此外可用维生素类药物,如VitC、VitK和钙剂,可降低血管通透性,能增加血管致密度,有助症状消退。

Part.8注意事项

  1. 乙脑疫苗接种应在流行季节前1个月完成。
  2. 乙脑疫苗接种要注意在启开小瓶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 如在使用疫苗时发现溶解后有摇不散的块状物、 小瓶有裂纹或溶解前疫苗变红时均不可使用;疫苗溶解后应在1小时内用完,对用不完的要废弃。
  3. 8个月龄以上的健康儿童以及来自非流行地区的其他健康人群均为接种对象。
  4. 本疫苗不良反应较少,乙脑疫苗接种注意有少数儿童可能出现一过性的发热反应, 但一般不超过2天, 可自行缓解。偶有散在皮疹出现,一般也不需要特殊处理。疫苗注射后在现场休息30分钟,以防副反应发生。接种后 要多喝水,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5. 发热、急性疾病及严重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正在进行免疫疗法、过敏性疾病和既往对抗生素有过敏史者以及过敏性体质的人均不可注射。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感染乙脑的人和动物是传染源,猪是乙脑的主要传染源和中间宿主,蚊虫是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

流行性乙型脑炎在热带地区全年均可发生,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有严格季节性。每年4月蚊子开始出现。最适合蚊子生存的温度是25—30℃ 之间,所以,五、六月和九、十月是蚊子最多的季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的儿童,以2-6岁组发病率最高,大多数成人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婴儿可从母体获得抗体而具有保护作用。

当前,正是乙脑流行季前一个月,适龄儿童及时接种将获得有效的免疫力。在乙脑流行地区或抗体水平低下地区,易感人群也可以进行应急接种以提高群体免疫力而降低乙脑发病率。

作者:陈艳霞(广西钦州市钦北区人民医院)

审核:张琰(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广西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

图文编辑:梁菊萍;绘图:李川(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本平台科普内容获中国科协科普部2022年度推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项目“全国学会科普能力提升项目-康复科普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资助

来源: 康复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