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王瀚(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审核专家:刘冰、刘彬彬
苹果的科学插画
(图片来源:Thomé, O.W., Flora von Deutschland Österreich und der Schweiz (1886-1889))
青帝将乘权,玄冥又如客。冬天的威权渐渐式微,寒风料峭渐渐褪去;此时春天抖擞精神,开始对冬天的征讨驱逐。兵贵神速,浩浩荡荡的蔷薇科大军很快占领了漫山遍野,点缀了春天的每一个角落。她们持久而热烈,从“六花开尽”一直“开到荼蘼花事了”,不知疲倦。
然而蔷薇科的观赏植物们大多相似,莞莞类卿,很容易混淆。不过在赏花的过程中,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分辨洋洋洒洒的“春风一家”,更有不一样的趣味~
牛姐表示I DONT KNOW HER,是因为她没看这篇推送
(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蔷薇科(Rosaceae)——万紫千红“大世家”
蔷薇科是一个很大的家族,大约有90多个属,2000-3000个种。包括我们常见的各种水果和花卉,比如桃、李、杏、梨、苹果、樱桃、月季、玫瑰等等。她们常常有5片花瓣和萼片(萼片就是紧贴花瓣下面,长在花托上像叶片的东西)。
花结构
(图片来源:Erica,作者译)
传统的分类系统中,根据果实的特点、种子的多少等特征,蔷薇科又被分成了绣线菊亚科(Spiraeoideae)、苹果亚科(Maloideae)、蔷薇亚科(Rosoideae)和李亚科(Prunoideae)。目前最新的研究表明,蔷薇科应当分为由李亚科和苹果亚科合并而来的蔷薇亚科、仙女木亚科(Dryadoideae)以及桃亚科(Amygdaloideae)最为妥当。
但利用果实形态划分的传统4亚科分类系统仍然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更方便大家通过形态特征去辨识,因此本文的行文逻辑还是主要按照传统的分类系统来哦~
接下来要介绍的蔷薇科花花们,花量巨大,你方开罢我登场,兢兢业业地装点了春夏两季。想要分清楚她们,也不是一件容易事。鉴于篇幅较大,我们上篇先介绍传统分类系统中的绣线菊亚科和苹果亚科。
绣线菊亚科(Spiraeoideae)——蓇葖果:没事了,我先裂开了
在传统的蔷薇科分类系统中,绣线菊亚科大都具有开裂的蓇葖(**gū tū)**果。蓇葖果是由单个心皮或者多个离生的心皮形成的,属于干果中的裂果(成熟后果皮干燥开裂),通常只有一边开裂,露出种子。
蓇葖果示意图,圈出的部位为种子
(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我们炖煮肉类时加的八角(Illicium verum),就是很典型的一类蓇葖果。
八角的果
(图片来源:PPBC,@陈炳华)
那什么是心皮呢?心皮实际上是变态的叶片,胚珠一般就长在心皮的腹缝线上。心皮将胚珠包裹起来,卷成了雌蕊。对于蔷薇科植物而言,心皮的数目与观察到雌蕊花柱的数目是一致的,对于其他植物而言就未必如此了哦。
心皮的变化
(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绣线菊亚科的植物大都是灌木,春季开出白色小花,珊珊可爱。现在研究发现,绣线菊亚科很多属都嵌入到曾经的李亚科和苹果亚科中,因此也被包含到合并后的桃亚科中来了。
风箱果属(Physocarpus)——谁说一定要花如其名
风箱果(Physocarpus amurensis)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初夏(乱入春花阵营)的时候开出白色小花,密集成伞形总状花序。虽然名字听起来奇奇怪怪的,但小白花和小红果还是挺可爱的。
风箱果的花
(图片来源:PPBC,@李光敏)
不过果实和传统的风箱也不像啊,倒是有一点像几个手风器拼在一起。种加词“Physocarpus”意为囊状的、像膀胱的果子,意指她膨大的蓇葖果。
风箱果的果
(图片来源:PPBC,@周繇)
手风器
(图片来源:《猫和老鼠》)
风箱果叶片往往三裂,并带有重锯齿。同时叶脉是非常明显的三出脉——主脉在基部两侧只有一对侧脉,这一对侧脉要比其他侧脉明显的多。
风箱果的叶
(图片来源:PPBC,@张金龙)
白鹃梅属(Exochorda)——你别不服,大就是美
白鹃梅(Exochorda racemosa)盛开的时候,你准能被她白色的花朵吸引。白鹃梅的花朵要比绣线菊亚科其他姐妹的都大,相应的,总状花序(花序轴不分枝,带花柄的小花着生在花序轴上,小花的花柄等长,由下至上开花)上花朵总数要少很多;同时在花瓣的基部会收缩得很细,称为爪。
白鹃梅的花
(图片来源:PPBC,@李晓东)
此外,白鹃梅的果实不是蓇葖果而是蒴果,也是干果的一种,但蒴果是由好几个心皮聚合在一起形成的,成熟的时候会裂开好多条缝;白鹃梅的种子也是带有翅的,这样就可以“随风飘散”了。
蒴果
(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白鹃梅的果
(图片来源:PPBC,@薛凯)
珍珠梅属(Sorbaria)——与生俱来的贵气
珍珠梅(Sorbaria sorbifolia)和绣线菊亚科其他姐妹们的显著区别在于,她是羽状复叶(一个叶柄上有许多小叶称为复叶,这些复叶相对而生,看起来像羽毛一样)而不是单叶,这些小叶呈披针形,每片叶子都带有锯齿。
珍珠梅的叶
(图片来源:PPBC,@周洪义)
夏季的时候,珍珠梅开出白色小花,聚集成一坨一坨的大型密集圆锥花序(圆锥花序又称复总状花序,花序轴分枝后每一小枝均为总状花序,是一种复杂的总状花序)。虽然她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春花”,但为了不让大家有知识空白,笔者在这儿就一起讲啦!
安静的时候,她如同奶油冰淇淋的雪顶,沁甜诱人;微风吹动的时候,她又好像古代贵妇的满头珠翠,珠光宝气。
珍珠梅的花
(图片来源:PPBC,@周繇)
另外还有一种华北珍珠梅(S. kirilowii)和珍珠梅特别像。但是珍珠梅的雄蕊有40枚以上,比华北珍珠梅多得多,而且也更长。
华北珍珠梅的花
(图片来源:PPBC,@赵宏)
绣线菊属(Spiraea)——我们姐妹有说不完的悄悄话
篱下工夫可绚烂,条条绾缀紫花心。
绣线菊是园林绿化中常用的一类观赏植物,开花的时候连成一片,密密麻麻的小花都在在交头接耳,吵吵闹闹,春天也是因为有绣线菊,“才会变得闹哄哄”。
粉花绣线菊
(图片来源:PPBC,@周繇)
绣线菊并不是菊,古人以为小花攒聚,状如野菊,误认为是菊花。甚至宋代史铸把绣线菊归入到了《百集菊谱》,里面说:“绣线菊,厌草花是也,花头碎紫成簇而生,心中吐出素缕,如线之大。”,解释了为啥叫“绣线”。古人迷信地认为,头戴绣线菊会带来好运气,不知道他们哪里来的奇怪想法,大家听听就好了。
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本种叶片披针形,边缘带有锯齿;绣线菊盛放的时节,密集的粉色小花在枝条顶端聚集成一串串的圆锥花序,洋溢着热烈的活力,更胜过晴日那灼眼的阳光。
绣线菊的花
(图片来源:PPBC,@周繇)
粉花绣线菊(S. japonica)和绣线菊较为相似,但粉花绣线菊是复伞房花序(伞房花序的小花柄不等长,下部小花花柄长,向上渐次变短,结果使得所有小花排列在同一平面上。而复伞房花序的花序轴分枝后,每一小枝均为伞房花序)。
粉花绣线菊特写
(图片来源:PPBC,@朱仁斌)
珍珠绣线菊(S. thunbergii)开放较早,伞形花序(花轴缩短,小花着生在花轴顶端,小花柄等长,看起来像撑开的伞)一簇簇地长在细软而长的枝条上,盛开之时好像堆云砌雪,怪不得有人叫她“喷雪花”、“雪柳”呢。
珍珠绣线菊的花
(图片来源:PPBC,@陈又生)
但真正的雪柳(Fontanesia philliraeoides var. fortunei)是木樨科的一种植物,和绣线菊差别有点大呢。
雪柳
(图片来源:PPBC,@王孜)
李叶绣线菊(S. prunifolia)的花是重瓣的,显得更为精巧,而叶片又有点像李叶;她有一个变种叫单瓣李叶绣线菊(S. prunifolia var. simpliciflora)。
李叶绣线菊的花
(图片来源:PPBC,@陈又生)
李叶绣线菊的叶
(图片来源:PPBC,@周建军)
单瓣李叶绣线菊的花
(图片来源:PPBC,@朱鑫鑫)
耧斗菜叶绣线菊(S. aquilegiifolia)的花要小一些,花心是红色的;而叶片看起来又像耧斗菜的叶子。
耧斗菜叶绣线菊的花
(图片来源:PPBC,@王瀚)
耧斗菜叶绣线菊的叶
(图片来源:PPBC,@薛凯)
耧斗菜的叶
(图片来源:PPBC,@王瀚)
其他常见的绣线菊还有绣球绣线菊(S. blumei)、三裂绣线菊(S. trilobata)、麻叶绣线菊(S. cantoniensis)和菱叶绣线菊(S. × vanhouttei)等。她们都是一簇一簇的小白花,但叶子的形状略有区别。绣球绣线菊叶片菱状卵形,前端比较钝,并且从中部以上有一些圆钝的浅裂;三裂绣线菊叶片非常圆润地裂成了三裂。
而麻叶绣线菊叶片菱状披针形,从中部以上有一些浅裂,并且叶脉很深,看起来麻麻赖赖。菱叶绣线菊是由麻叶绣线菊和三裂绣线菊杂交而来,叶片看起来就像一个规规矩矩的菱形,从中部以上有锯齿。
绣球绣线菊
(图片来源:PPBC,@刘冰)
三裂绣线菊
(图片来源:PPBC,@王孜)
麻叶绣线菊
(图片来源:PPBC,@张玲)
菱叶绣线菊
(图片来源:PPBC,@李垚)
苹果亚科(Maloideae)****——真果假果,傻傻分不清楚
苹果亚科的成员们常常有多枚心皮,而这些心皮上端正好是彼此分离的,形成了多个花柱和柱头。果实多为梨果,花托和子房一起发育成为果实,属于假果(仅由子房发育来的果实称为真果,而由子房和花托或花序轴等其他部位共同发育来的果实称为假果)。横切开果实,就会发现有好几个小房间,胚珠在这里面最终发育成了种子。
梨果
(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火棘属(Pyracantha)——色美未必味美
神鼎十分火棘,龙盘三寸红珠
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很广,从陕西、河南到福建、广西,再到西藏,都有分布。细长的枝条上带刺,叶片是倒卵形的,基部沿着叶柄一直向下延伸,以至于叶柄很短或近乎没有叶柄。夏季的小白花平平无奇,但冬日的红果十分迷人。
火棘的花
(图片来源:PPBC,@朱仁斌。)
虽然颜色诱人,但是吃起来很涩(别问我为什么知道,问就是小时候嘴馋偷吃过),我们还是把果子留给鸟雀们吧!
火棘的果
(图片来源:PPBC,@张成。)
唐棣属(Amelanchier)——争议颇多的唐棣
何彼襛矣,唐棣之华?
《诗经》中有这样描写兄弟之情的诗句:“常棣之华,鄂不韡(wěi)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意思是说,“常棣”开花了,萼片和花瓣紧紧依偎在一起,就好像现在你我兄弟之情。
《论语》里面还有一句:“棠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大致是说“棠棣”的花朵飘飘摇摇,我怎么能不思念你呢?只是我们相隔太远。孔子不屑:“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还是思念得不够,不然怎么会觉得路途遥远)
从古至今,这个“常棣”和“棠棣”到底是什么,众说纷纭,也没个定数。有说是郁李的,有说是蔷薇亚科的棣棠(Kerria japonica,如今也在桃亚科中了)的,也有说是唐棣(Amelanchier sinica)的,还有说是杨树的(这就是双名法的好处了——双名法就是给植物起名的时候,拟一个属名,相当于姓;再拟一个种加词,相当于名。这两个单词共同组成了植物的学名。双名法对动物、微生物也适用哦)……
抛开以上争论,如今植物志中的唐棣指的是唐棣属的一种乔木,叶片卵圆,带有小毛毛。春季开出总状花序的小白花,奇特的是,她的花瓣格外细长,看起来十分灵动飘逸。
唐棣
(图片来源:PPBC,@刘永刚)
山楂属(Crataegus)——带味道的“美人”
禾黍积场圃,楂梨垂户扉。
山楂属植物和上述亲戚们最大的区别就是基本上叶片都会开裂。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的叶片开裂很深,有的甚至开裂成了羽毛状。花色洁白,花梗细长,花朵聚集成伞房花序(有点像总状花序,但是最下面的总花序轴稍长,上面的小花梗从长到短依次排列,花朵都在一个平面上)。
山楂的花
(图片来源:PPBC,@刘军)
再补充个带味道的知识,山楂花的气味杀伤力很大,千万不要凑上去闻,直冲脑门的臭味肯定会让你眼前一黑。所以说,咱也不知道为啥某些香水品牌居然会推出“山楂花香味”的产品——欺负我没闻过山楂花是吧!
我们吃的冰糖葫芦实际上大多用的是山楂的一个变种——山里红(C. pinnatifida var. major),果实比山楂大得多,而且叶片裂得不太明显。
山里红和山楂的果
(图片来源:PPBC,@周繇@朱仁斌)
还有一种现代山楂(C. × mordenensis),呈现出精巧的重瓣花,内部透露出粉红色。现代山楂是由钝裂叶山楂(C. laevigata)和多浆山楂(C. succulenta)杂交而来,她们也各有奇特之处——前者花色深粉红色,后者叶片不开裂但是有很深的重锯齿。
现代山楂、钝裂叶山楂和多浆山楂
(图片来源:PPBC,@薛凯@徐晔春@张敬莉)
榅桲属(Cydonia)——山楂还是榅桲?
秦中物专美,榅桲为嘉果。
乍一看见榅桲(Cydonia oblonga)二字,是不是有点陌生,甚至不知道怎么读?地道老北京指定知道是什么,这两个字读wēn bó。是梁实秋《雅舍谈吃》里的榅桲拌梨丝,是赵珩《老饕漫笔》里面的榅桲菜心。但菜里说的“榅桲”实际上是山楂,满语中山楂的读音跟wēn bó很像,所以久而久之,蜜饯的山楂也变成“榅桲”了。
榅桲的果
(图片来源:PPBC,@孙李光)
话说回来,榅桲并不是我国原产,但很久之前就已经引种种植。宋朝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又有托小盘卖干果子,……沙苑榅桲……”榅桲跟木瓜特别像,黄澄澄的果子,有甜蜜的香气,但小一些,并有短绒毛,果实成熟后萼片宿存;榅桲植株也比木瓜小,小枝条纤细;花虽然也是粉红色,但花梗较细,不像木瓜那样粗短。
榅桲的花
(图片来源:PPBC,@曾佑派)
木瓜属(Pseudocydonia)&木瓜海棠属(Chaenomeles)——木瓜亦有差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曾经,这些木瓜们都在木瓜属(Chaenomeles)中,如今“木瓜本瓜”自立门户,变为木瓜属(Pseudocydonia),其余的各种木瓜摇身一变,成为木瓜海棠属,但拉丁文没变。
这个木瓜(Pseudocydonia sinensis),是蔷薇科的木瓜,是伤太真乳(详见《红楼梦》中的情节)的那个木瓜,不是可以丰胸的那个番木瓜(Carica papaya,番木瓜实际上也不能丰胸)。
木瓜是高大的乔木,树皮常常脱落,颜色斑驳;花色粉红,花萼反折,花梗十分粗短。
木瓜的花
(图片来源:PPBC,@刘军)
木瓜果实很大,成熟后萼片脱落;表面光滑,颜色橙黄,有清甜的香气,过去会有人把这些看着好看又有香气的果品摆在桌子案几上,观赏把玩,这些果品被称为“清供”。
果盘里的木瓜
(图片来源:Merian, M., Fruchtbringenden Gesellschaft (1646))
木瓜海棠们往往是灌木状,带有尖刺;花色多为艳丽的猩红色,非常惹眼。常见的有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又叫皱皮木瓜)、日本海棠(C. japonica,日本木瓜)等,前者叶缘锯齿尖锐,后者圆钝。
贴梗海棠的花叶、日本海棠的花叶
(图片来源:PPBC,@陈又生@李光敏@朱仁斌@朱鑫鑫)
木瓜海棠虽然基本上都是两性花,但有一定几率开出雄花——雌蕊正常发育而雌蕊退化。剖开这种花仔细观察,会发现雄蕊完全正常,但雌蕊细弱,几不可视,已经丧失了功能。
贴梗海棠的正常花和雌性不育花
(图片来源:PPBC,@王瀚)
苹果属(Malus)——这一大家子可不全是苹果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无人会得东风意,春色都将付海棠。
海棠院里寻春色,日炙荐红满院香。
苹果属中,各种海棠是春花的主力军。春光烂漫之时,垂丝海棠(Malus halliana)也初绽红妆,带笑含羞,欲拒还迎。垂丝海棠的花梗纤细修长,使得花朵下垂,随风翩跹,故名“垂丝”。花色多为玫红色,花梗和花萼也呈现出紫红色。
西府海棠(M. × micromalus)花要更大,花瓣层层叠叠,白中带粉,粉里透红,毛茸茸的花梗挺立,盛放之时更加蓬勃繁盛,热烈欢畅。
而海棠花(M. spectabilis)颜色白色带一抹粉色,多为单瓣,花朵稍小。虽然不似前两者秾丽,但也秀丽清雅。
垂丝海棠、西府海棠和海棠花的花
(图片来源:PPBC,@陈又生@李光敏)
垂丝海棠花朵下垂,较容易辨认;海棠花和西府海棠的区别除了花型略有差异之外,海棠花的果多为黄色,还保留有萼片,西府海棠则多为红果,萼片脱落。
垂丝海棠、西府海棠和海棠花的果
(图片来源:PPBC,@朱仁斌@李光敏@徐克学)
北美海棠(M. 'American')是来自北美的一系列观赏海棠品种类群,种类繁多,若没有工具书的话难以辨认,一般都会挂牌(bushi)。王族海棠(M. 'Royalty')的花重瓣紫红色,新叶紫色;白兰地海棠(M. 'Branzam')花色粉红,层层叠叠,颇有关山樱的神态;果子呈扁球形,很奇特。
对了,北京国家植物园还是国际海棠品种登陆中心,大家不妨趁着春色去园中看看。
王族海棠的花、白兰地海棠的花和果
(图片来源:PPBC,@朱鑫鑫@刘焱 @薛自超)
这时有人可能要说了,说好了讲苹果属,咋不提苹果呢?别着急,苹果(M. pumila)作为我们耳熟能详的植物,因其香甜可口的果实而闻名,不仅如此,在盛花期,其洋洋洒洒的花朵白里透红,也是相当不俗。苹果的花也多为单瓣,花梗比海棠们的短;树形不像海棠那样高挑而是矮胖。
苹果
(图片来源:PPBC,@朱仁斌)
除了苹果之外,花红(M. asiatica)、楸子(M. prunifolia)还有山荆子(M. baccata)的果实也都可以吃。她们的花实在是太相似了,不太容易区分。其中花红的花较小,粉红色;楸子花苞粉色,开放后白色;山荆子则是纯白。花红果实较大,像个小苹果;楸子果实稍小一点,果梗更细长;山荆子果实超级小,成熟时萼片脱落。
花红的花和果
(图片来源:PPBC,@周立新@喻勋林)
楸子的花和果
(图片来源:PPBC,@周立新@朱鑫鑫)
山荆子的花和果
(图片来源:PPBC,@周繇)
石楠属(Photinia)——她的长相可比味道可爱多了
芳草满庭人不扫,东风吹尽石楠花。
春末的时节,很多城市的空气里都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懂得都懂的气味。没错,这种气味正是来自石楠花,那浓烈的气味甚至被描述为精液的味道。
有观点认为这些气味可能来自三甲胺(trimethylamine)和二甲胺(dimethylamine),但一项2018年的来自中国的研究表明,这种气味很可能来自1-吡咯啉(1-pyrroline,也是一种胺),而该物质来自腐胺(putrescine)的氧化脱氨。不过石楠的耐寒性不太强,北京种得比较少,杀伤力被大大削弱。
红叶石楠的花
(图片来源:PPBC,@朱鑫鑫)
石楠看起来平平无奇,常常以一种NBCS(Nobody Cares)的小灌木形象出现在绿化带中。革质的长椭圆状叶子互生,边缘带有锯齿;四五月份的时候,会开出细细碎碎的小白花,算不上美,若不是因为味道太冲,还真没什么人去关注她;冬季的时候,红色珍珠一样的果实仍挂在枝头,看起来倒是挺可爱的。
红叶石楠的果
(图片来源:PPBC,@徐永福)
绿化中最常用到的是红叶石楠(Photinia × fraseri),新生的叶片十分红艳。红叶石楠是由石楠(P. serratifolia)和光叶石楠(P. glabra)杂交而来,最早在1940年被阿拉巴马州伯明翰的Ollie W. Fraser首次命名并记录下来。此外还有一些品种如红尖石楠(P. 'Red Tip' )、红色知更鸟石楠(P. 'Red Robin')等等。
红尖石楠
(图片来源:Gardeners Path)
红色知更鸟石楠
(图片来源:Gardeners World)
枇杷属(Eriobotrya)——好端端的植物,跟乐器有啥关系?
杨柳枝枝弱,枇杷对对香
前段时间,川贝枇杷的相关制品大火。不知道有没有用,反正甜津津的,吃起来味道不赖,里面的一味配料就是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枇杷在华北地区不多见,所以大家对枇杷的印象可能止步于枇杷膏了。
枇杷
(图片来源:PPBC,@曾云保)
枇杷一般在冬日开花,初夏挂果。白色小花和带毛的萼片挤在一起,看起来不是很好看;但黄澄澄的果子挂着一大串,却是十分喜人,吃起来不像其他梨果那样清脆,而是有点像杏子;叶片很大,边缘带有锯齿,背面毛乎乎的。
有人说,枇杷因为叶子像琵琶,所以叫枇杷。但是枇杷一词,早在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就已经出现:“……黄甘橙楱,枇杷橪柿,楟柰厚朴……” ;东汉时期刘熙的《释乐器》中出现了“批把”二字:“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这个“批把”即为琵琶,指的是弹奏时候的动作,后来才慢慢变成“枇杷”、“琵琶”。
枇杷的叶
(图片来源:PPBC,@李光敏)
栒子属(Cotoneaster)——圆圆的叶子圆圆的果儿
栒子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观赏植物,可以作为苹果的砧木,可以用作园林绿篱,还可以做成盆景。常见的有水栒子(Cotoneaster multiflorus)和平枝栒子(C. horizontalis)。
水栒子枝条细长,植株整体要高一些,叶片椭圆形而较大;夏季会开出满枝条的小白花,密密麻麻,好像绣上的蕾丝花边;到了冬季,红色的果子仍挂满枝头,好似缬缀的璎珞。平枝栒子要低矮得多,枝条整整齐齐地两边排列,几乎在一个平面上,很有意思;叶片小小的圆圆的,与其差不多大的小红果子间错排列,相映成趣。
平枝栒子
(图片来源:PPBC,@王瀚)
平枝栒子的果
(图片来源:PPBC,@李光敏)
梨属(Pyrus)——好吃好看,但真不好闻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梨花颜色洁白,好似砌玉堆雪,但是气味臭不可闻——有人说像鱼腥味,有人说像精液味,其杀伤力和前面说过的山楂花、石楠花的气味不相上下。李白在诗中说“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有一说一,仅就这句“梨花香”而言,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
当然了,也有可能并不是这些文人雅士们鼻子有问题,而是他们没看这篇指南而认错了花。梨花花梗细长,好几朵簇拥在一起开放,组成伞形总状花序(是总状花序没错,但是很短,像一把撑起来的伞)。
梨花和各种海棠以及苹果的显著区别在于其花色洁白,花药则是红色或者紫红色(花药就是雄蕊最上面的那个小疙瘩);苹果属的基本上都是黄色花药。
梨花紫红色的花药
(图片来源:PPBC,@王瀚)
我们常吃的大部分梨都属于秋子梨(Pyrus ussuriensis)或者白梨(P. bretschneideri)的栽培品种,二者极为相似,但秋子梨果实有宿存的萼片,白梨没有。豆梨(P. calleryana)是常见的野生梨树,花柱仅有2根左右,而前述的两种梨花的花柱都有5根左右。而杜梨(P. betulifolia)和豆梨的区别在于,杜梨叶片锯齿更加尖锐,花序和叶片背面都有毛。
白梨和豆梨的花柱细节
图中白梨至少有4根花柱而豆梨仅有两根
(来源:PPBC,@宣晶@朱鑫鑫)
豆梨和杜梨的叶片
(图片来源:PPBC,@刘冰@喻勋林)
花楸属(Sorbus)——别人开花一朵朵,我们开花一坨坨!
我无限的热爱着新的一日
今天的太阳,今天的马,今天的花楸树
海子所歌颂的花楸树(Sorbus pohuashanensi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花楸属植物。
花楸树树形高大,叶子是羽状复叶,小叶片带有锯齿;夏季会开出厚实的圆锥花序,白色花朵簇拥在一起,蔚为壮观。秋季结成红色的果实,挂满枝头,比红蜜蜡更透亮,比石榴石更浓艳。冬季叶片也变成了红色,与果实交相辉映,相映成趣。此外果实还可以食用,木材可以做家具。
花楸树
(图片来源:PPBC,@周繇)
花楸树的果
(图片来源:PPBC,@周繇)
有一种保健水果,市面上叫做“黑果花楸”的,其实不是花楸,而是涩石楠属(Aronia)的黑涩楠 (Aronia melanocarpa)。果子紫得发黑,富含花青素类物质。曾经有幸品尝过一次,又酸又涩,那味道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
黑涩楠
(图片来源:PPBC,@薛自超)
绣线菊亚科和苹果亚科就介绍到这里了,好家伙,这浓浓的春意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得到!什么,您诸位还没看够?咱们在下一篇接着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编辑:孙晨宇
参考文献:
[1]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中国植物志.第36卷[M]. 科学出版社, 1973.
[2]王微.中国菊花史上集大成之作《百菊集谱》述评[J].农业考古,2014,No.134(04):292-296.
[3] Schmid R , Phipps J B , O'Kennon R J , et al. Hawthorns and Medlars[J]. Taxon, 2003, 52(4):884.
[4]Xiang Y Z, Huang C H, Hu Y, et al. Well-resolved Rosaceae nuclear phylogeny facilitates geological time and genome duplication analyses and ancestral fruit character reconstruction[J].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2017, 34: 262-281.
[5]Rumpunen K. Chaenomeles: potential new fruit crop for northern Europe[J]. Trends in new crops and new uses. ASHA Press, Alexandria, VA, USA, 2002: 385-392.
[6]Zhang X, Chingin K, Zhong D, et al. Deciphering the chemical origin of the semen-like floral scents in three angiosperm plants[J]. Phytochemistry, 2018, 145: 137-145.
[7]Atwal S S, Haga-Yamanaka S. A POTENTIAL MECHANISM FOR SENSORY PERCEPTION OF UNPLEASANT FLORAL SCENT OF PEAR BLOSSOMS[M]. eScholarship,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2021.
[8]Rebekah Pierce.How to Plant and Grow Red Tip Photinia[G/OL].gardenerspath,February 7, 2021[March 31,2023,04:20].
[9]林顺权.两组词汇“枇杷”与“琵琶”、“枇杷”与“卢橘”史料考析[J].果树学报,2019,36(07):922-927.
(注:文中拉丁文部分应为斜体。)
来源: 中国科普博览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