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个世界地球日来了!地球日的官方组织每年在此之前发起地球周活动,旨在倡导全球各地的人们参与这个环保主题的国际盛事。今年的地球日官方延续了去年的主题,仍然是**“投资我们的星球”(invest our planet)**。根据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关于组织开展第54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的通知》中国的活动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随着《“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更好地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业已成为各产业行业的共识。在此,摆摆号召你我一起关注减塑行动,加速向公平、繁荣的绿色经济过渡。治理和预防塑料污染的关键在于源头减量,除了增加废弃物的收集和回收能力、清洁材料替代等源头减量措施之外,还要重视可循环、重复使用的重要性。

**重复使用模式拥有着巨大的减塑潜力。**世界经济论坛的一项报告表明,**实现10%的重复使用,相当于阻止近一半的垃圾进入海洋。**因此,探索和应用循环、可重复使用模式则成为实现塑料污染源头减量的重要路径之一。

关于重复使用 你需要了解这几个概念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对**“重复使用”(reuse)的界定指一个物品使用一次以上。**它应该至少还具有以下特点:**以同样的功能使用同一个物品,即同一个包装保持原来的功能和形态,包装被设计为反复使用,有系统支持包装的重复使用,**这是业内所探讨比较多的的重复使用模式定义。第二种是重复使用在新的功能上,赋予物品新生命。跟它相对的概念是“回收”(recycle),即将物品分解成原料,用在制造新的物品上。

**“重复使用”消费模式提供了减少塑料垃圾并实现经济增值的方法。**就更广泛的经济层面而言,一个可重复使用的产品可以替代很多一次性使用产品,从而减少制造时所需的能源和原物料,有助于推动循环经济。

综合参考ISO、欧盟包装及废弃物指南等的定义,可持续包装联盟(SPC)对“可重复使用包装”定义如下:可重复使用包装是允许企业或消费者将相同类型的产品放回原始包装的包装,其设计以可退回和/或可再罐装为目的,不含有害化学物质,并且在一个能够保障重复使用的系统中,达到最少重复使用次数。

其实,重复使用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并非一个全新的概念,也不是“舶来品”,许多人至今仍葆有着童年时支付押金购买瓷瓶老酸奶的美好回忆。

目前,被视为大规模“重复使用”的案例包括饮水机桶装水、快递循环箱以及在国外流行的外卖循环杯等。而被视为重复使用模式可推广的重点领域,正是塑料使用体量巨大、规模增长迅速的快递、外卖行业。

图丨4种常见的可重复使用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可重复使用模式的概念和人们日常行为中的自发循环利用略微有些差别。循环使用杯和餐具的归属权属于商家和店铺,不能带走或需要返还;**而个人自带杯或餐具归属权属于消费者,不进入商家的循环、可重复使用系统。**一次性杯由商家赠送或消费者支付的费用里,其归属权也属于消费者。区分这两者区别的意义主要在于:我们期待一个体系性、整体性的改变,呼吁市场和企业做出改变,而并非仅停留在个人使用更环保的消费方式上。

**重复使用:**成为饮料零售中的商业模式

如今,可重复使用的包装主要用于少数国家的选择性细分市场,例如可重复灌装的饮料瓶。然而,来自全球消费者的可持续发展势头正盛,这也激发了人们对可重复使用解决方案重新产生兴趣。

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表示,**将20%的塑料包装转换为可重复使用包装的模式是一个100亿美元的商机,并将消除塑料废物和污染的关键要素赋予到消费者个人。**因为在重复使用模式中,消费品能够被设计成可多次使用的产品,从而在整个经济中产生附加值。

在食品饮料行业,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和零售商将“重复使用”这一原则更广泛地应用于消费品包装,并积极探索和利用可重复使用包装来实现包装的真正循环性。

图丨丰富多样的可重复使用/可填充解决方案,图源网络

**可重复使用模式的好处远不止降低包装和运输成本,还可以帮助改善整体消费者体验,建立品牌忠诚度,成为更具成本效益的选择和品牌差异化的一种手段。**比如,百事公司希望到2030年其20%的饮料产品都是通过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模式提供。而可口可乐公司则承诺2030年可重复使用包装占比达25%。

百事公司表示,品牌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饮料消费模式,**就需要大规模地为消费者提供可重复使用的选择,将可持续性作为公司创造增长和价值的中心。**这些品牌和公司针对塑料污染问题提出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

图丨越南会安古城市场里的可重复罐装清洁剂售卖站/流动售卖车

可重复使用的系统可用于多种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提供外卖食品和饮料的可重复使用包装,杂货、房屋清洁产品和个人护理用品的可填充容器等。

可重复使用模式应用场景广泛

  • **饮料行业。**现有存放和归还系统为更广泛地采用可重复使用的玻璃或塑料容器奠定了基础。
  • **餐饮服务。**外卖食品标准的容器循环还处于起步阶段,快餐店正在应对可持续发展压力并运行试验解决方案。
  • **包装食品。**特别适用于低无障碍属性项目,如干散装产品(如大米、面粉和面食)。
  • **家庭护理。**目前标准散装产品(如洗涤剂)的补充/浓缩形式吸收有限。
  • **电子商务包装。**电商的快速增长使人们更加关注电商快递包装,以提高可持续性并减少消费者家中的垃圾。
  • **零售二次包装/运输包装。**许多食品可以装在可重复使用的板条箱中运送到零售店(例如,SRS瑞典的板条箱在 20 年前成为标准)。

全球可重复使用创新案例

在线杂货和消费品商店:Loopstore(全球)

Loop以可重复使用的包装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杂货和消费品,这些包装经过清洁和重新填充,以便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使用,该平台主要与各大品牌和零售商合作。

图丨Loop的可重复使用包装模式

散装食品商店: Sr. A Granel(巴西)

Sr. A Granel有一个用于食品和家居用品的店内分配系统,允许客户自带容器或购买可重复使用的容器。自12年以来,Sr. A Granel已在巴西开设了2016家门店。除了 750 多种散装食品可供选择的店内购买或当日送达外,该公司还提供有关健康、幸福和多样化饮食文化的消费者教育。

咖啡杯贷款计划:Vesselworks(美国)

Vesselworks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地区运营,并开拓到旧金山湾区的其他地区。他们的技术支持的不锈钢可重复使用杯服务类似于图书馆的借阅系统,允许客户借用杯子并免费归还。

押金返还系统:“Tiffin”送餐(印度、英国和比利时)

印度孟买的Dabbawala是使用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Tiffin罐头送餐的先驱,每天提供200万份餐食,无需一次性包装。伦敦的Dabadrop为支付月费和初始17欧元押金的客户提供类似服务。比利时的Tiffin公司已经实现每1000名会员每年减少1.5吨食品包装垃圾,在购买一次性容器上节省了2万欧元。

迈向可重复使用模式

**可重复使用的包装系统正在全球发展,并将一次性经济转向循环零废弃物系统。**可重复使用的包装应旨在支持可持续包装的四个关键最终目标:

1. 减少环境中包装废弃物的数量。

2. 使用更少的包装(即减少投放市场的一次性包装数量)。

3. 增加材料的循环性(以便所有原材料应尽可能多次使用并尽可能保持长时间)。

4. 与一次性包装相比,温室气体排放量 (GHG) 更少。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可重复使用的最终目标应是减少“包装-产品”系统的环境足迹。**有了这四个最终目标,与现有解决方案相比,**可重复使用包装的适用性和“真正的可持续性”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际消费者的重复使用的频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并未被消费者重复使用的可重复使用包装也并不比一次性包装更可持续。

全球进展:可重复使用的包装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

印度尼西亚UNWRAPPED项目的一份报告指出,用于可重复使用和可再填充包装的材料,如玻璃、不锈钢和陶瓷,通常比一次性塑料和纸质包装更安全,将导致更少的化学品从包装迁移到食品和饮料中。

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与一次性包装相比,可重复使用的餐具减少了92%的浪费和97%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可重复使用模式在遏制塑料污染、减少与接触有毒物质相关的健康风险以及避免一次性包装的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世界经济论坛“塑造消费的未来”平台负责人Mayuri Ghosh表示:“塑料垃圾的挑战已太严峻,我们无法通过简单地回收利用来解决。目前尚未有旨在大范围解决塑料废弃物的全球协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越早能够在可重复使用上取得系统性、有意义的进步,就越好。”

国内进展:消费者态度的积极转变与政策支持

就中国而言,在电商和零售业务的推动下,中国近年包装业发展迅速,很多企业倾向于使用过度包装增加产品吸引力;**并且消费者对更多地使用可回收包装、包括减少使用一次性包装的意识也尚有待加强。**在刚过去的315,中国消费者协会就进一步治理商品过度包装提出了八条建议,明确提出:借鉴国外包装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思路,引导企业主动采用绿色包装;推动包装创新,倡导绿色包装,提升包装使用体验,拓展包装功能用途。

与此同时,中国也有积极推行可重复使用消费模式的一系列优势:35岁以下的中国年轻消费者对有社会责任品牌的好感度大大高于年长者;与可重复使用相关的一些重要基础设施,例如物流体系,已相当高效并具备较好的成本可行性,极大地帮助提高可重复使用包装的渗透率。

国内对于外卖循环餐盒、循环快递箱的实践均也被认为是电商行业在重复使用方面领域的未来趋势,虽然截止目前,循环快递包装仍面临成本高、逆向物流困难等难点。根据各省邮政部门目前的公开数据,《“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所制定的“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1000万个”循环快递箱的推广任务很有可能会提前完成,超过一半省市已经发文表示“鼓励建设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

现在就是“重复使用”的****最佳时机!

任何向可重复使用消费品的转变都依赖于经济的三个主要参与者——消费者、企业和公共部门。每一个群体都在让重复使用成为现实的过程中都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

根据斯德哥尔摩应变中心(Stockholm Resilience Center)前主任Johan Rockström与等29名科学家于2009年提出地球边界(Planetary Boundaries)理论:人类活动影响地球系统中维持稳定和弹性的复杂过程可分为生物多样性损失、气候变化、化学品污染、臭氧层损耗等9个因素,地球边界不仅是纸上谈兵,更被量化为一系列人类为了生存和永续发展不应跨越的“红线”。

图丨2015,Science,7个行星边界的控制变量的当前状态

在2009年理论提出时的初步分析中已经发现,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和对氮循环的干扰速度这三个方面中,人类已经超过了地球边界。2015年发表的文章结果则显示,人类社会活动除了之前提到的三个方面,在土地利用的边界水平也已经突破。

这证明,我们正在使用超出地球负荷的资源来维持当前的生活方式,生态系统无法持续满足我们海量的需求。而每个人都可以采取也需要采取行动,来保护我们这个仅有的地球。

我们迫切需要一个更大程度上以重复使用为主导、并且重复使用份额每年日益增长的经济模式来解决和阻止塑料污染。

因此,我们呼吁公共和私营部门合作发展可重复使用系统,以重复使用和重复填装,减少地球的塑料污染危机,让未来世代拥有更干净永续的家园。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强有力的管理,执行及本地和全球系统的标准

对教育、基础设施、文化变革和其他转型过程的大胆投资

创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和跨行业协作

为实现公正转型的远见、耐心和责任的平衡

参考资料

[1] 实现10%的重复使用,相当于阻止近一半的垃圾进入海洋 (2022) 世界经济论坛. Available at: https://cn.weforum.org/press/2021/11/shi-xian-10-de-chong-fu-shi-yong-xiang-dang-yu-zu-zhi-jin-yi-ban-de-la-ji-jin-ru-hai-yang
[2] 百事增加对可重复使用包装的关注 (2022) 微信公众平台. Available at: https://mp.weixin.qq.com/s/zISuBgguSQhpzaz1oitYOA
[3] Reusable packaging protects public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2023) UNWRAPPED. Available at: https://unwrappedproject.org/reusable-packaging-protects-public-health-and-the-environment
[4] Makeable (2022) 报告解读|"可重复使用包装"不等于可持续?这里有一份干货满满的指南, 微信公众平台. Available at: https://mp.weixin.qq.com/s/zmsLuzVT602QA4i-0A-WGw
[5] Feber, D. et al. (2022) Reusable packaging: Key enablers for scaling, McKinsey & Company. McKinsey & Company. Available at: https://www.mckinsey.com/industries/paper-forest-products-and-packaging/our-insights/reusable-packaging-key-enablers-for-scaling
[6] 摆脱塑缚行动 (2019) 想告别一次性包装?69个重复使用商业案例来了!, 微信公众平台. Available at: https://mp.weixin.qq.com/s/4DyQGP_KRDa-vsdN4z-_oA
[7] Future of reusable consumption models (2021) 世界经济论坛. Available at: https://cn.weforum.org/reports/future-of-reusable-consumption-models
[8] 赵雪松 (2022) 破局塑料污染,循环、重复使用是良方?, _生态环境频道_央视网(cctv.com). Available at: https://eco.cctv.com/2022/12/03/ARTI6GWBJeAkHwmh0ofxBh5S221203.shtml
[9] Rockström, J. et al. (2009) Planetary boundaries: Exploring the safe operating space for humanity, Ecology and Society. The Resilience Alliance. Available at: https://www.ecologyandsociety.org/vol14/iss2/art32/
[10] WILL STEFFEN. et al. (2015) Planetary boundaries: Guiding human development on a changing planet, Science. Available at: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1259855

-End-

编辑:摆脱塑缚

来源: 摆脱塑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