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们遇到损伤的时候,应该用热敷还是冰敷呢?

答:我们要对损伤进行一个正确处理的前提是了解损伤的发展过程,我们才能正确处理损伤。

答:我们了解损伤的各个时期之后才能对各个时期不同的情况对症下“敷”。

损伤分期

急性期

伤后24或48小时以内,组织出血和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等征象的急性炎症期。这一时期的处理原则主要是制动、止血、防止肿胀、镇痛和减轻炎症。治疗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RICE原则中的一种或数种: R休息,I冷敷,C加压包扎,E抬高患肢。这个时期采用冰敷可以抑制组织水肿。

恢复期

受伤24小时至两周左右,出血已经停止,急性炎症逐渐消退,但局部仍有淤血和肿胀,但开始吸收,组织处于修复期。处理原则主要是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加速组织修复。治疗面可采用热疗、热敷等。

慢性期

肌肉损伤基本修复,肿胀、压痛等局部征象也消除,但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锻炼时仍感疼痛,酸软无力。有些严重病例,由于粘连或瘢痕收缩,出现伤处僵硬、活动受限等情况。此时的处理原则是增强和恢复肌肉、关节的功能。治疗方法可以用热疗帮助松解粘连及瘢痕组织。

根据我们的生活常识——热胀冷缩来看。冰敷是让毛细血管收缩,热敷则会让毛细血管扩张。所以,冰敷和热敷不能用错,否则会适得其反。上期我们为大家普及了冰敷的具体作用及操作,本期我们将为大家普及热敷的具体作用和操作,欢迎关注。


热敷 Hot Compress

问: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热敷呢?

答:热敷治疗主要用于损伤48小时后和慢性损伤。

热敷原理

01 镇痛,在热刺激作用下,周围神经的疼痛阈值增高,也可由于肌张力的降低而减轻因肌肉紧张所致的疼痛,从而起到较好的镇痛作用。

02 改善组织营养,在热刺激作用下,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促进局部血液及淋巴循环,改善组织营养,加强组织再生过程。

03 促进水肿吸收,一些具有压缩作用的传热介质,能防止组织内淋巴液和血液的渗出,减轻表层组织肿胀,防止出血和促进渗出液的吸收,有助于水肿消散,因而可治疗扭伤初期的局部软组织肿胀。

04 促进创面修复,热刺激可影响上皮组织的再生过程,改善皮肤营养,刺激上皮生长,促进创面的愈合。

05 促进组织代谢,热刺激能加强组织代谢过程,使皮肤及深部组织温度升高,从而增加组织摄氧量,改善组织营养,促进组织代谢。

06 影响炎症反应,热刺激可加剧急性炎症反应,对慢性炎症则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其主要治疗作用为温热作用,且温热作用较深和持久。可以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进代谢,改善组织营养;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促进渗出液的吸收,消除局部组织水肿;降低末梢神经的兴奋性,降低肌张力,缓解疼痛;软化、松解瘢痕组织和挛缩的肌腱。

操作方法

01 **传统热敷法:**热敷可利用热水袋、热的湿毛巾及沙袋、盐袋等进行,温度一般维持在40~50摄氏度左右,每次治疗20~30分钟,热敷时间不宜过长,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或每日2次。

02 **磁振热疗仪:**医用磁振热疗仪相较于传统的热敷疗法能够根据患者的自身感受调整热敷温度,此外,医用磁振热疗仪在传统热疗的基础上结合振动以及磁场疗法,可以改变人体生物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影响神经兴奋性及通透性、起到消肿镇痛的作用。

问:使用热敷的具体情况又是什么呢?

答:可以使用热敷的情况有:软组织扭挫伤恢复期、肌纤维组织炎、肩关节周围炎、慢性关节炎、关节挛缩僵硬、坐骨神经痛等。

问:那不可以使用热敷的情况呢?

答:以下这些情况禁止使用热敷:①高热、急性化脓性炎症、厌氧菌感染。②妊娠、肿瘤、结核病、出血倾向、心功能衰竭、肾衰竭。③皮肤感觉障碍者、1岁以下的婴儿。

答:使用热敷的注意事项:①加热前:注意热水温度,以保证准确的治疗温度;避免引起烫伤。②治疗中:切忌使用过热的温度或者直接接触暖水袋,这可能会导致皮肤烫伤。勿将热水袋置于身体的下面进行治疗,以免挤压出袋内水分而引起烫伤。③对老年人、局部感觉障碍、血液循环障碍的患者不宜使用温度过高的热袋;意识不清的患者应慎用湿热袋敷治疗。

最后提醒大家的是,并非所有的急性损伤都要使用冷敷,也不是所有的慢性损伤都要使用热敷。无论是冷敷还是热敷,一定要视情况而定,最好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写在后面:

冷敷和热敷对肿胀都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是两者的作用机制是明显不同的。冷敷是通过降低患部皮肤的温度,减慢局部血液循环速度,抑制急性期炎症反应和渗出,从而减少渗出,减轻肿胀。由于冷敷降低了细胞的新陈代谢速度,它还能起到减轻损伤、局部炎症的作用。由于局部皮肤温度降低,神经末梢的感觉功能受到抑制,疼痛也会有所缓解。热敷则是通过升高局部皮肤温度,增加血液循环速度,加快细胞新陈代谢,从而活血化瘀、消肿通络,有利于渗出液的吸收及炎症的消退,促进恢复。

参考文献及书目:

[1]van Melick N, van Cingel RE, Brooijmans F, Neeter C, van Tienen T, Hullegie W, Nijhuis-van der Sanden MW.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update: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habilitation based 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ultidisciplinary consensus. Br J Sports Med. 2016 Dec;50(24):1506-1515.

[2] 谭淑清. 冷热疗法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疗效观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9):3057-3059.

[3]Cullen ML, Casazza GA, Davis BA. Passive Recovery Strategies after Exercise: A Narrative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Current Evidence. Curr Sports Med Rep. 2021 Jul 1;20(7):351-358.

[4]《物理治疗学(第三版)》主编,燕铁斌

[5]《骨科疾病物理治疗学(第三版)》主编,徐阿田、曹昭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