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了一个蝙蝠导致的美国狂犬病病例,这也是美国在使用细胞基质狂犬病疫苗后第一个暴露后处置(PEP)失败、患者死亡的案例。由于国内关于蝙蝠狂犬病防控的声音少得可怜,在此分享一下这个信息,也希望大家能重视暴露于蝙蝠的狂犬病风险。

强调:极端个案,无需恐狂

蝙蝠致伤后的处置

2020年7月27日的明尼苏达州,一名本来在睡觉的84岁男性然突然惊醒——蝙蝠咬了他的右手!

此后,这名男子发现其实手上「并没有明显的伤口」,但仍然用肥皂水对手部进行了清洗,当天并没有进行狂犬病毒暴露后处置,既没有接种疫苗更没有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三天后的7月30日,明尼苏达卫生部发现这只蝙蝠感染了狂犬病毒,于是这名男性当天前往医院急诊接种了狂犬病疫苗(第0、4、11天接种),并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浸润伤口周边部位,其余蛋白在大腿进行注射。

而且考虑到他妻子和他住在一起,因此也可能存在未发现的暴露,因此和她丈夫一样接种了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蝙蝠,图源:pexels

暴露后处置失败

在完成一系列暴露后的处置后,一般来说已经无需担心狂犬病风险。

然而,2021年1月7日,这名男子在「暴露于蝙蝠的5个月后」出现了奇怪的症状:右侧面部疼痛,并且流泪非常多,而医院给出的初步诊断是三叉神经痛或颞动脉炎,在开药后出院

面部疼痛,图源:pexels

此后该名男子去医院进行多种检查和治疗都没有好转,并出现面部感觉异常、吞咽困难、双侧肩臂肌痛、右臂感觉异常、恶心和呕吐,1月14日住院后发现存在构音障碍、盗汗、右眼发红和不适、右侧面瘫和左耳疼痛。

尽管临床团队怀疑过这名男子的情况和狂犬病有关,但因为患者此前进行了「及时且规范」的暴露后处置,因此医生们只能怀疑是其他原因,比如感染、免疫性疾病,或副肿瘤综合征。

在1月22日(出现症状后15天),患者死亡,死前的脑脊液检查提示脑炎,并且一直在发烧。医院将临床样本送到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查,确定患者感染了狂犬病毒,并因「免疫缺陷」在接种疫苗后体内并未产生针对狂犬病毒的「中和抗体」。

打破常规的极端案例

为什么一个狂犬病病例会如此受到关注?因为这个案例打破了多个历史。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在严重暴露(一般指三级暴露)后及时进行暴露后处置「可避免100%的狂犬病」;而美国在此前「从未有人」在暴露后使用细胞基质制备的狂犬病疫苗后发病死亡;而在1980-2022年期间,所有暴露后处置失败的案例中,没有「任何一个案例是暴露于蝙蝠狂犬病毒导致」的。

那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非常可能的原因就是和患者自身有关

在检查中发现,患者不仅高龄,此前还存在未被确诊的「前列腺癌(骨转移)」;而接种疫苗后未能产生针对狂犬病毒的中和抗体,这可能是由于患者存在继发于前列腺癌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也可译为「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这些都是影响接种疫苗后血清转化的因素。

虽然免疫损害很少被认为与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失败关联(毕竟失败的情况太少了),但也可能和报告不够详尽有关,因此研究者认为针对免疫损害个体的暴露应该考虑几点:

①检测抗体水平;

②尽快进行暴露后处置(不像案例中患者待卫生局确认蝙蝠感染病毒后再处置);

③给予额外的暴露后处置(比如额外的免疫球蛋白)。

总之,内因可能和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有关,而外因是暴露后处置仍待细化。

不可小觑的蝙蝠狂犬病

由于蝙蝠也是狂犬病毒的宿主,因此暴露于蝙蝠也会出现感染狂犬病病毒和发病风险。

提防蝙蝠,图源:pexels

或许有人觉得暴露于蝙蝠很罕见,或者和蝙蝠有关的狂犬病病毒很稀少,其实这是错的!实际上,很多狂犬病毒的变种名字里都带有蝙蝠,包括:

澳大利亚蝙蝠丽沙病毒、欧洲蝙蝠丽沙病毒1型和2型、甘诺鲁瓦蝙蝠丽沙病毒、拉各斯蝙蝠丽沙病毒、莱里达蝙蝠丽沙病毒、马特洛蝙蝠丽沙病毒、莱里达蝙蝠丽沙病毒、西莫尼蝙蝠丽沙病毒、台湾蝙蝠丽沙病毒、西高加索蝙蝠丽沙病毒……

因此千万不要低估暴露于蝙蝠的狂犬病毒感染风险,在与病毒「亲密接触」后必须尽快去进行暴露后处置!

能处置的地点包括:犬伤门诊、(部分)医院急诊外科。

如果不确定当地哪有上述具有处置能力的医疗机构,第一时间咨询本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拨打114进行咨询不要拖!不要等!不要赌!

愿天下无疫

=丸=

免责声明:本文为个人兴趣创作,仅为让更多普通人对疫苗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内容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单位、机构,未接受任何形式赞助,所有配图均来自网络公开平台,如果内容有误,大家多做自我批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