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潘金莲?不,是旱金莲。别看这个名字起得有些怪异,但还是有点来头。旱金莲的叶片就如迷你版的荷叶,而且和荷叶一样,水滴滴落在叶片上,便立马滚落,叶面上依旧干干净净。只不过旱金莲生长在旱地上,所以有了“旱金莲”之名。当然只是正好长得像,旱金莲和莲没啥关系,只要一开花,马上就“露馅”了。

旱金莲的花后拖着一条“长尾巴”,这是它们存储花蜜的位置,称之为“距”。没错,它们就是要给传粉昆虫们找麻烦,蜜蜂们需要废点力气,才能够得着距中的花蜜。花这样设置障碍,正是为了让花粉粘上昆虫身上绒毛的成功率,或者将花粉准确粘上雌蕊上。旱金莲的距由花萼向后延伸而成。

旱金莲有五片花瓣,这五片分成了两个小组,分别负责两项不同的工作,上面两瓣,下面三瓣,上面的两瓣花上带着几条黑色条纹,这些黑条纹正是导向距与花蜜的所在,我们给它个专业名词:“蜜导”。下三瓣有密密排列的小爪爪,挡在了距口,用于将不能帮助旱金莲传粉的小昆虫挡在外面——体型太小的虫子碰不上花粉,也无法帮助花传粉,是无效的访花昆虫。

(小爪爪)

既然“诱饵”——花蜜有了,“指示牌”——蜜导也有了,现在就要解决一下内部问题。虽然种植的植物经常用自交的方式得到种子,但其实植物会用各种方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旱金莲花也有它们的法子——雌雄异熟。顾名思义,就是同一朵花,雌蕊雄蕊在不同时间的成熟,一般情况是雄蕊的花药先发育成熟,等到花药凋谢之后,雌蕊才发育成熟,才能够接受花粉。这并非是旱金莲独有的防自交措施,但它借自身的结构特点,完成一场精彩的花蕊舞蹈。

初开放的旱金莲雌蕊还难见着,雄蕊还贴着下花蕊,随着时间的推移,雄蕊的花药开始成熟,释放出满溢的花粉。同时往上抬,举到距的“洞口”——昆虫要想吃口花蜜,必须得经过已经准备就绪的雄蕊,蹭上满身的花粉,再飞往另一朵的旱金莲花。旱金莲的花中共有五个雄蕊,它们并不是一起上,而是一个一个有条不紊地往上抬,这个凋谢了,下一个接上。当雄蕊凋谢后,花丝又垂到原来的位置上,雌蕊才慢悠悠地从雄蕊堆里冒出头来,是时候轮到它上“擂台”了。从另一朵旱金莲花粉粘满身的昆虫飞来这朵花上时,就要经过正在张开小爪准备接受花粉的雌蕊。

刚开时,雄蕊先抬到洞口

之后雄蕊凋谢,雌蕊抬到洞口

要说这花有啥用,在欧洲,旱金莲的植株可以被用来作为佐料。而在国内倒没听闻有人这么用,倒是在大街小巷各处种植作为装饰。大多数旱金莲开的橙红色,但如今园艺上的育种让旱金莲的花色变得丰富多样,大多以暖色调为主:火红、金黄、奶白、妖紫等等,还有个唤作“变色龙”的品种,能随着开花时间的不同,变换花色。不仅花色可选择性强,花季时表现也足以令人惊艳。若有一个院子,搭上个网架,它们绝不会让你失望!

文章由科普中国-星空计划(创作培育)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叶峥嵘 科普作者

审核:王康 国家植物园北园科普馆馆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来源: 星空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