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故趣闻 ·

荆芥又称“西番芥”。因为它类似一种香菜,故又称香荆芥或姜芥;还因为它与紫苏、白苏近似,而有十分古老的名字“假苏”。西番芥的别名,自然是说在异域之地也有它的身影。

在西亚伊朗南部的法尔斯省,有食用荆介叶子的习惯,有一道午餐菜谱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伊朗人将它碧绿的叶子点缀在烤肉中,体现出浓郁的波斯风味。而在我国中原之地的河南,也有食用它的习俗。在著名的地方小吃羊肉烩面中,同样用到这种植物的叶子来点缀。它们是同一种荆芥。

荆芥早就被国人视为药食两用之物。芥之名彰显了它的滋味鲜明,鲜品荆芥有着清香而凛洌的滋味。从文献记载来看,四川蜀中一带是较早品尝到其滋味的。如名医华佗的弟子吴普精专本草,《吴普本草》中记述它又叫姜芥,“叶似落藜而细,蜀中生啖之”。而川人这一吃,就吃了上千年。明代王圻在《三才图会》中说:荆芥“生汉川泽,今处处有。初生生香可啖,人取作生菜”。后来中原的河南人也嗜好这一口,北宋时已经十分盛行,而将它种植为蔬菜。对此,清代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中有载述:“(河南)固始种之为蔬。”

对于见过大世面、有见识的人,河南人有一句俗语:“人家可是吃过大盘荆芥的。”这话自然有其渊源。

现今的开封,在北宋是都城汴京。繁华的宋代京城汇聚着政商等各色人熙攘往来,络绎不绝。对于汴京本地人,在饭铺与食摊吃到荆芥是日常的事,而对于外地人来说,不到京城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于是,到汴京吃到荆芥,就成了标志性事件,更成为可炫耀的光鲜。慢慢地,它就成为一句俗语,称赞到过汴京的人,都说他是“吃过大盘荆芥”。久之,这也就成为河南人口中那句代名词。“豫见荆芥”,见怪不怪。

凡菜蔬,皆有时令。荆芥,是河南人夏季餐桌上的寻常滋味。食用荆芥的样式也很多,如单独凉拌或用它拌黄瓜,做成荆芥煎饼,也可以成为大肉类荤菜的垫菜,至于在做鱼虾时也可放入它来调味去腥。

时令的鲜荆芥,枝叶繁盛的时节采下更是一味中药材。要在夏秋季节,荆芥花开到顶、穗尚绿时采割、晒干。荆介具有典型的辛散特性,所以归于中医的解表药中,能够发散风寒,将荆芥穗炒炭后止血的作用显著。荆芥以假苏之名被收录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中品药。本草典籍,先是列它为草部,后来列在菜部,并且记载其功效时,总不忘它的食用。《新修本草》中有说:“假苏:此药,即菜中荆芥是也······先居草部中,今人食之,录在菜部也。”宋代苏颂《本草图经》:“辛香可啖,人取作生菜。”元代《饮膳正要》有食疗的荆芥粥。当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在《糖史》中还原了荆芥糖。

· 药材来源 ·

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药材饮片细分有荆芥与荆芥穗的不同,并且还可以炮制为荆芥炭与芥穗炭。

· 性味归经 ·

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

· 功效主治 ·

解表散风,透疹。

适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5~10克。

· 食疗推荐 ·

荆芥柠檬茶

原料:鲜荆芥5克,鲜柠檬20克,蜂蜜10克,绿茶茶汤200毫升,冰块适量。

做法:将鲜荆芥与鲜柠檬略捣数下,调入常温绿茶茶汤200毫升,根据个人喜好调入蜂蜜,喜冷饮者放入冰块,摇匀即可饮用。

功效:柠檬味酸甘而性凉,具有生津止渴、促进消化等功效。鲜荆芥味辛而性微温,具有解表散风等功效。两者合用,荆芥的辛香和柠檬的清凉相融合,味觉体验很有层次感,凉爽开胃而解腻,对夏日食欲不振有很好的食疗效果。

来源: 药葫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