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年,中国制造业解决了从小到大的问题。站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下一个20年,中国制造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变成了如何从大到强。学术界对此已有定论:从制造业增长动能演进过程的规律来看,制造业首先会迈过劳动力红利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然后增加资本投入发展资本密集型行业(如造船),最终需要进入技术的进步带动制造业进入技术密集型(如机器人)。

| 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概念最早在2013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延续时间大概为30到40年。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本质是主导这个世界未来的工业标准之争,是由德国和美国按照自己的逻辑路径、表述方法来进行推进。

美国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标准,希望关注设备互联、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基础上对业务的洞察,他们对传统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其关注点在大数据和云计算。

德国提出工业4.0,拥有强大的机械制造技术,嵌入式以及控制设备的先进设备和能力,德国很关注生产过程智能化和虚拟化的深刻改变。

可以看出,美国工业互联网和德国工业4.0,实施路径和逻辑相反,但是目标一致。美国是以GE公司、IBM这些公司为支持,侧重于从软件出发打通硬件;德国是以西门子、库卡、SAP这些公司为主导,希望可以从硬件打通到软件。无论从软到硬,还是从硬到软,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实现智能制造,实现移动互联网和工业的融合。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战略选择上,我国政府的策略是,紧盯新一轮产业发展的潮流,选择工业4.0,推出中国版的“中国制造2025”,寻找机会弯道超车,后发先制。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工信部和中国工程院把中国版的工业4.0的核心目标定义为智能制造,这个词表述非常准确。由智能制造再延伸到具体的工厂而言,就是智能工厂。智能制造、智能工厂是工业4.0的两大目标。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有不同。据了解,德国实现“工业4.0”大概需要8~10年,和“中国制造2025”大体在同一个时间段,而且从内容上看,德国“工业4.0”和中国前期提出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有异曲同工之处。

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和德国的发展阶段和工业水平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德国总体处在从3.0到4.0发展的阶段,而我国的工业企业有些可能需要从2.0直接向4.0发展。我国要结合国际和工业实际,把发展的路径选择好,走一条更好更快的发展道路。

| 工业4.0的特点

1、互联:互联工业4.0的核心是连接,要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数据:工业4.0连接和产品数据、设备数据、研发数据、工业链数据、运营数据、管理数据、销售数据、消费者数据。

3、集成:工业4.0将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入式中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通过CPS形成一个智能网络。通过这个智能网络,使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以及服务与服务之间,能够形成一个互联,从而实现横向、纵向和端到端的高度集成。

4、创新:工业4.0的实施过程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过程,制造技术、产品、模式、业态、组织等方面的创新,将会层出不穷,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到模式创新,再到液态创新,最后到组织创新。

5、转型:对于中国的传统制造业而言,转型实际上是从传统的工厂,从2.0、3.0的工厂转型到4.0的工厂,整个生产形态上,从大规模生产,转向个性化定制。实际上整个生产的过程更加柔性化、个性化、定制化。这是工业4.0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 工业4.0,我国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约在公元1760年到公元1840年,世界进入蒸汽时代。而当时我国处于“康乾盛世”,加之抵制郑成功等反清势力,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错失良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我国正处在民族灾难深重的历史时期,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局混乱,无暇实施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我国处于抗日战争攻坚阶段,之后3年解放战争,然后建国后主要学习苏联模式,与其他国家相比,相对滞后,但还是赶上了尾班车。我们真正开始追赶是在1978年的改革开放后。

1978年到1993年之间的15年,我国基本补上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好,也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奠下了良好的基础。1993年到2010年之间的17年,我国基本补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随着小平南巡讲话后,我国正式宣告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开始爆发,各种基础设施快速完善,涌现了数量庞大的企业群体,如华为,比亚迪,格力,等等,都是在这个时期迅速崛起的。

1994年我国首次接入世界互联网,这其实也标志着我国开始追赶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就是说,我国在补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同时也在同时追补第三次工业革命。

现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我国已经处在第一梯队的领先位置。我国能够在短短的40年时间内,追上第四次工业革命并处于第一梯队,主要也是得益于我国产业链的完整和数一数二的巨大工业品消费市场,有了这2个世界独一无二的支撑,我国很快可以将技术转化落地,并以极低的成本输出到市场,实现产业化,将科技真正变成生产力。两百多年来,我们落后了3次,这一次一定要把握住,并实现弯道超车,实现民族的真正复兴。

| 我国当代工业的领军者

1、三一集团

三一集团18号灯塔工厂

2019年起,三一集团投资上百亿元,在全球启动46座“灯塔工厂”建设改造项目,覆盖长沙、北京、昆山、上海、沈阳、西安、印尼等全球各地的三一产业园。目前,三一已建成投产22个“灯塔工厂”,成功诞生了全球重工行业唯二的两家“世界灯塔工厂”——北京桩机工厂、长沙18号厂房,和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首座海外“灯塔工厂”——印尼工厂,成为真正引领制造业的“灯塔”。 这里有必要说明下灯塔工厂的含义,灯塔工厂(Lighthouse Factory)是世界经济论坛(WEF,World Economic Forum)和麦肯锡咨询公司从2018年起重点推出,不定期在全球范围内选出数字化制造和工业4.0的示范者,得到这一认证的工厂基本被认定为拥有世界一流的制造能力。

2、海尔集团

在东部港口城市青岛,家电制造商海尔集团展示了它据说即将实现全自动化的工厂:顾客点击选择粉色作为新洗衣机的颜色,再在上面刻上姓名,加上家庭照片,这台机器的个性化定制就完成了。一条机械臂从格层中抓起顾客预订的零件并组装洗衣机——可以有50种不同的配置。 它的速度之快让人类相形见绌。海尔表示,机器人只需要4分钟来检测成品的排水与脱水功能,而在早期,这项工作需要由3个人手工完成,耗时10分钟。海尔生产的洗衣机不仅在德国获得了良好的测评分数,价格也远远低于大部分竞品。

事实上,“工业革命4.0”——也就是在生产中用机器取代人力——给中国带来的改变比对其他任何国家都大。去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就已几乎相当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 吉林科普微窗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