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吃鸡爪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一只鸡总共就2只脚,为什么会有源源不断的鸡爪出现在市场上?

要知道,国内每年消耗的鸡爪就有200亿只,相当于100亿只鸡,这些鸡爪究竟从何而来?

年耗200多亿只

相关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消耗的鸡爪大约1200万吨,一只鸡爪的重量在20克到50克不等,我们保守来算,鸡爪数量大约为200多亿只。

一只鸡产爪2只,而一只鸡从破壳到出现在屠宰场当中,要经历2到3个月,根据品种的不同,时间也有所差异,但无一例外,培养周期都不会低于1个月。

如果我们将鸡爪一次性全部吃完,就意味着需要很长的时间去补充。

而我国对鸡爪的消耗量如此之大,为什么会有源源不断的货补充到市场上?

说到这里,很多小伙伴可能会联想到所谓的“快大鸡”,培养的周期只有半个月就可以流通到市场上。

还有那种经过“变态”的多脚鸡,一只鸡往往长有好几个鸡脚,看上去非常可怕。

诸如此类的情况确实是鸡爪的一个来源,但是随着我国对市场监管力度的加重,市面上已经几乎没有此类鸡种流通。

所以,想要寻找鸡爪究竟从何而来,还要从我国对鸡的养殖说起。

养殖鸡

我国主要养殖的是白羽鸡,这类鸡种的生长周期快,产肉多,符合我国市场相关标准。

白羽鸡是上世纪美国科学家利用科尼什鸡作为父本,白羽洛克鸡作为母本培育的新型品种,后来又经过多次改良。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对鸡的市场需求逐渐扩大,于是向国外引进了一批白羽鸡,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平均每只白羽鸡在市场上出现的重量大约为2.9公斤,生长中周期只需要40天,平均每天的增重超过60克。

并且在养殖的过程当中,白羽鸡抵御疾病能力强,总体死亡率能够保证在5%以下。

用于产蛋的母鸡年均产蛋量高达184枚,如果将这些蛋用于孵化,能够破壳出153只雏鸡。

养殖白羽鸡可以从多方面获取收入,一旦形成成熟的养殖技术,还能稳定且长久地保持下去。

白羽鸡也成为养殖户们最爱的鸡种,纷纷将钱投入到其中。

据央视财经报道,国人每年吃掉的白羽鸡数量高达50亿只,光是白羽鸡产出的鸡爪就高达100亿只。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市场上流通的白羽鸡数量可能高达70亿只(包括还未被消费的白羽鸡),鸡爪产出数大约为130亿只(算上过程中的损耗)。

我国市场上流通的鸡爪,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白羽鸡。

不过,很多人会担心,白羽鸡长得这么快,究竟能不能吃?

首先,白羽鸡的基因就是这样,长得快,产肉高是人家的特征,饲养人员不用特意打生长激素,就能保证它的生长水平。

其次,我国市场越来越完善,对商家的准入门槛也更高,经过相关部门的检验,只要是通过正规途径购买的白羽鸡,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因此,大家不用担心白羽鸡的品质问题。

除了白羽鸡之外,黄羽鸡也是我国重要的养殖品种,相信农村地区的小伙伴经常看到这类鸡种,是农民伯伯最爱养殖的一类。

黄羽鸡的养殖周期更长,一般是在2到4个月,产肉效率也没有白羽鸡高,但是它的肉食紧实,口感更好,价格自然也要贵上许多。

中国畜牧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要消费掉45亿只黄羽鸡,按照14亿人口计算,平均每人要吃掉3只。

黄羽鸡在鸡爪的市场上,贡献了大约80亿只鸡爪(算上过程中的损耗)。

因此在我国,光是黄羽鸡和白羽鸡每年产出的鸡爪量,就已经超过了人们对鸡爪的消费量。

再加上其他养殖的品种,可以说市场上的鸡爪量完全是超过了人们的需求。

也难怪很多商家为了卖出产品,不惜多次打折甩卖。

来源: 九象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