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的观察员机构,持续关注全球气候变化、防治荒漠化和对抗干旱等议题。近日,中国绿发会国际部从国际知名期刊获悉:气候变化等因素或将树栖灵长类动物推向地面。绿会国际部现将该文整理编译如下,供感兴趣的读者参考和了解。
维氏冕狐猴(Propithecus Verreauxi)。图源: San Diego Zoo Wildlife Alliance
一项对47种猴子和狐猴的大规模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和森林砍伐正将这些树栖动物推向地面,由于缺乏首选食物和庇护所,它们在地上面临更高的风险,并且可能会与人类和家畜发生更多的负面互动。
这项研究计划于2022年10月10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由圣地亚哥动物园野生动物联盟(SDZWA)博士后助理蒂莫西·埃普利(Timothy Eppley)博士领导,研究了美洲和马达加斯加68个地点15种狐猴和32种猴的15万小时观察数据。这项研究是一项引人注目的全球合作,包括来自124个独特机构的118位共同作者。
埃普利博士说:“这项研究开始于同事之间的讨论,我们是如何注意到某些树栖灵长类种群在地面上花费更多时间的,但在相对较少干扰的地点,同一物种的成员可能永远不会降落到地面。”
作者估计了生态驱动因素,包括潜在的人类诱导压力和/或物种特异性特征,对树栖灵长类的陆生水平(在地面上的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吃水果较少且生活在大型社会群体中的灵长类动物更容易坠落地面。作者认为,这些特征是对陆地生物潜在的“预适应”。此外,生活在更热环境中、冠层覆盖较少的灵长类动物更可能通过转向更广泛的地面用途来适应这些变化。
这些物种中的许多已经背负着生活在温暖、零散和严重干扰的环境中的重担,而这些环境中可用的食物资源往往较少。随着气候变化的恶化和树木栖息地的减少,这项研究表明,灵长类动物食用更广泛的食物,生活在更大的群体中,可能更容易适应陆地生活方式。
埃普利说:“在地面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可能会缓解一些灵长类动物受到森林退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然而,对于适应性较差的物种,需要快速有效的保护策略来确保它们的生存。”
该研究还发现,靠近人类基础设施的灵长类种群不太可能降落到地面。罗马萨皮恩扎大学(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的卢卡·桑蒂尼博士(Luca Santini)是这项研究的两位高级作者之一,他说:“这项发现可能表明,人类的存在可能会干扰该物种对全球变化的自然适应能力,而人类的存在往往是对灵长类的威胁。”
从树栖到陆栖的生活方式在灵长类进化过程中曾经发生过转变,但今天的快速变化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牛津布鲁克斯大学(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博士朱塞佩·多纳蒂(Giuseppe Donati)是这项研究的资深作者之一,他说:“尽管类似的生态条件和物种特征可能影响了包括人类在内的树栖灵长类动物向地面生活的进化转变,但很明显,目前的森林砍伐和气候变化速度使大多数灵长类物种处于危险之中。”
圣地亚哥动物园野生动物联盟首席保护和野生动物健康官纳丁·兰伯斯基(Nadine Lamberski)没有参与这项研究,她对这项合作科学倡议的规模令人印象深刻发表了评论。
兰贝斯基说:“这是召集118位作者并审查如此大规模数据的非凡努力。这也是一个巨大的示例,说明在全球范围内审查保护问题时可以收集到的见解和可以取得的进展。”
原文参看:https://phys.org/news/2022-10-climate-deforestation-tree-dwelling-primates-ground.html
编译:Daisy
审核:David
编辑:angel
来源: 中国绿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