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网1月28日讯(金恺祎) 春节期间,来自潮汕地区的英歌舞线上线下“火出圈”,在各大社交平台纷纷“霸屏”。数亿次的视频点击量,让这一潮汕地区特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真正“火”到了大江南北,更有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专程来到潮汕,只为一睹英歌舞现场风采。

英歌又称“鹰歌”、“鹦哥”、“唱英歌”或“秧歌”,是一种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的民间广场舞蹈,其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体舞,舞者多为双数,少则12人,多至108人,每人手执一对彩色木棒,配合锣鼓点和吆喝,挥动双棒交错翻转叩击,边走边舞。演出分为“前棚”和“后棚”两段,前棚为锣鼓乐演奏和英歌舞;后棚为各具特色的小戏和拿手节目。

相传英歌舞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来源多解释为当地民众尚武习俗的变体或搬演《水浒传》故事。资料显示,潮阳英歌舞是汉族民间广场舞蹈和傩文化形态的延续,在延续中有一定变化,至明代吸收北方大鼓子秧歌,逐渐演化为英歌舞,成为潮阳地区一种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民间舞蹈艺术。

潮阳、潮南、普宁、惠来、陆丰、潮安的英歌在广泛的流传中形成不同的流派、风格,若按舞蹈节奏的板式划分,大致分为慢板英歌、中板英歌和快板英歌三种。

英歌舞是潮汕文化的代表之一,融戏剧、武术、舞蹈等艺术于一体,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潮阳英歌舞也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