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人类一直在和自然灾害作斗争,比如有的时候会有洪涝灾害,我们就要“抗洪”。人类还会遇到旱灾,就得“抗旱”。那么和洪灾、旱灾并称的,还有一个蝗灾,就是闹蝗虫,所以还得“抗蝗”。这种虫子类的灾害除了蝗虫以外还有像美国发生过蝉灾,说是每亩地能爬出25万只蝉。
那么面对蝗灾我们采取什么措施呢?有人说这好办啊,我们一起去吃啊,把这些都给他炸了吃,东北叫蚂蚱子,我记得我小时候有时候还去抓着玩、穿成串,有人说不管什么成灾都能被我们吃没了。但这蝗灾可不是就几只蚂蚱子,你要靠人去抓、去吃,很难抓得过来、吃得过来的。不过我们人虽然吃不过来,我们有的时候可以派鸭子去吃,比如说专门培养过一批鸭子叫“国绍一号”,就是让绍兴鸭和一些别的鸭子杂交而成的新品种,好养活不容易生病,用这批鸭子就曾经治理过蝗灾。鸭子一看,今天是蝗虫自助,免费开放,使劲吃吧。
那我们中国古代也有一些治理蝗灾的方法,比如像什么开沟陷杀法,就是把年幼的蝗虫驱赶到一个沟里,我之前讲的时候说把蝗虫“吓唬”到一个沟里去,后来有老师说你用“吓唬”这个词不够准确,容易让人误解,所以现在讲就说把蝗虫“驱赶”到一个沟里。然后进行活埋。还有篝火诱杀法,还有扑打之类的,也可以用农药,但是毕竟农药还是污染我们的食品。所以人们就想从原理上研究一下蝗灾是怎么形成的,看能不能从根上防治,就很多人对蝗灾的形成进行研究。
研究发现,这个蝗虫一般喜欢独居,他们独居的时候其实危害非常有限,还相对比较温和。但有的时候蝗虫就突然喜欢群居了,这一聚集,就不一样了。就像我们人似的,我们一个人吃饭,可能吃两口就得了,没那么大兴趣吃。要是大家一起吃、一聚餐,气氛一上来,这就得吃不少。像我们锻炼也是,一个人走路、跳舞、锻炼感觉没啥意思,自己锻炼也不容易坚持,但是大家一起走队列、做广播操、跳广场舞,有时候就会让你感觉精神大振。蝗虫也差不多是这感觉,它们这一扎堆、集体活动,性格也变了,连蝗虫颜色都变了。但他们不像人能控制情绪,大家一起高兴,有个度。这蝗虫一聚集会变得特别暴躁,有攻击性,然后食欲也大增,就像聚餐似的,然后还成群结队的行进,这就危害很大了。
所以就有人琢磨呀,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蝗虫有时候就突然喜欢群居了呢?他又不像人说咱聚一聚庆祝一下考上大学了。他们为啥也聚集呢?其实一般认为,是自然环境的改变,比如说大量降雨,或者湿度的改变,让他们比较容易聚集。那就有科学家刨根问底,说为啥环境一变就变群居呢?是受什么刺激呢?前两年看过一篇文章,说我们国家的科学家就研究出来,蝗虫实际上是受到一种化学信号的刺激,一种特异性挥发气体,英文简写叫4VA。这种化合物对蝗虫无论年龄和性别都有吸引力。原本四五只散居的飞蝗,他们在一起就能产生这种化学物质,吸引更多的蝗虫来,这样不断的有蝗虫加入,就形成蝗灾。
所以就有人说可以用这个方法防治蝗灾,比如说蝗虫身上有一种感受器能感受到这种吸引他们聚集的化学物质4VA,我们要是弄一种像液体蚊香那样的东西,也发出一种气体,让蝗虫的嗅觉失灵,让他们就像感冒似的闻不着。或者,不是说4VA这种东西能吸引蝗虫吗,那我们就把蝗虫都吸引到野外特定的区域去,然后一起消灭。所以这项研究,让我们对于蝗虫的防治有了新的方向,在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国家的有关研究也是比较领先的。
作者:张宇识
审核:中科院上海昆虫博物馆副研究员 殷海生
来源: 星空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