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顾名思义,猴子、非人灵长类、啮齿类动物、人类等均会感染,而且相互之间可以传播。
2017年以来,全球多地开始报道猴痘病例,2022年11月1日,世卫组织发布声明指出,猴痘疫情继续构成“国际关注的紧急公共卫生事件”。
什么是“猴痘”?
1958年,在从非洲运往丹麦哥本哈根的猴子中爆发了一种神秘的、以皮肤水疱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人们从患病的猴子体内提取出一种全新的病毒,并命名为猴痘病毒。后续研究发现,猴痘病毒(Human monkeypox virus, MPXV)是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的成员。
1970年8月,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一名9岁儿童出现类似天花的症状,后经实验室确诊感染猴痘病毒。这是有明确记载的,世界上首例人感染猴痘病毒的病例。
猴痘病毒形态(图片来自网络)
猴痘的传播方式是什么?
虽然被称作“猴痘”,但该病毒最有可能的天然宿主却是啮齿动物。灵长类动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后也可成为传染源。
猴痘病毒的宿主(图片来自网络)
猴痘病毒在人畜之间的传播可由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或皮肤病变部位,或者被已感染的啮齿动物、小型哺乳动物及其他野生动物抓伤;猴痘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率较低,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或皮肤损伤处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病毒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感染猴痘病毒后,会出现什么症状?
动物感染猴痘后主要表现为嗜睡、呆食、咳嗽、发热、眼睑红肿、眼部分泌物增多以及淋巴结肿大等;可伴有斑块状或水泡样皮疹。啮齿动物对该病毒敏感,病死率高。
感染猴痘的猕猴(图片来自网络)
人感染猴痘病毒的症状与感染天花病毒相似,但猴痘患者伴有淋巴结肿大且病情缓和。猴痘的潜伏期为5—21天,多为6—13天,最初呈现头痛、发烧、肌肉酸痛和疲惫等轻微流感样症状,疾病发展几天后面部会出现皮疹,随后皮疹会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主要是四肢,手掌和脚底经常会受到影响。
猴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通常持续2-4周即完全康复,大部分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或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与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
人感染猴痘的症状(图片来自网络)
如何防治猴痘?
对于猴痘,由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故一般预防措施主要是避免接触带有病毒的动物。
自2019年以来,猴痘病例数量在西非和中非激增,但直到今年猴痘在全球传播,才受到广泛关注。
2022年6月和9月,我国台湾和香港分别输入了首例猴痘感染病例;2022年9月19日,我国重庆监测到首例猴痘境外输入病例。
为了解广东省人工养殖的灵长类及啮齿动物携带猴痘病毒情况,为猴痘病毒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数据,2022年10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人兽共患病研究团队从广东省14个地级市的20个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或动物园采集灵长及啮齿动物样品共505份,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了猴痘病毒(MPXV)检测。结果表明目前广东省尚未出现猴痘病毒感染动物的情况。
然而,猴痘病毒输入我国的风险将持续存在。随着欧美出现疫情,我国输入性病例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出入境人员应提高风险认识,做好个人防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①在有猴痘传播风险的地区,应避免与可能带病的灵长及啮齿动物或感染猴痘病毒的患者有任何接触;
②日常生活中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通风、定期消毒、食用肉类前应彻底煮熟;
③到人员密集场所注意戴好口罩;
④如发现猴痘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并配合做好自我隔离。
作者:李娜(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研究生)
科学性把关:王晓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人兽共患病科室主任、研究员)
来源: 智惠农民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