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智库首批入库专家兼审核委员会委员,大地构造学研究专家。现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土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重视环境变迁带来的挑战

2021年11月3日,在“2021韧性城市国际研讨会暨第21届中英环境与资源协会年会”上肖文交院士表示,“韧性城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面对环境变迁带来的挑战,我们都有责任”。他指出,韧性城市关键的指标是在面对灾害时的承受力,还有灾害快速自我恢复能力、有足够的物质储备、在各个模块有备用方案、能合理配置资源。从科学出发,聚集全球顶级的科学家献计献策。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地球自身演化的规律与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之间的共同点和交汇点,以此为抓手化解相关问题。

肖文交院士认为,城市要有智慧学习的能力,要有适应性;并且要通过智能学习,加强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要有从技术、组织、社会群体效益中,经济恢复的能力。肖院士指出,这是我们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全球气候变化,是我们探讨的一个永恒话题,人类这个共同体在面对环境变迁带来的挑战,每个人都有责任。

将地质矿产研究推向世界

大陆生长及演化是地球基础科学的前沿问题,肖文交长期从事大地构造学研究,新疆得天独厚的成矿地质条件成为他进行科学研究的沃土。1996年,肖文交第一次来新疆,在西昆仑山地区参加科学考察。此后,他几乎每年都要来新疆进行野外研究,主要聚焦中亚造山带构造格局和大陆增生机制等领域的研究,为地质找矿提供理论依据。

2011年,肖文交将工作重心从北京转移到新疆,担任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他带领研究团队,盘点新疆矿产资源。着眼于我国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研究地质的工作,野外考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肖文交及其团队成员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为了采集合适的样品,肖文交从昆仑山4000多米的山顶背着三四十公斤重的石头,步行十几公里。

多年的奋力拼搏和坚持不懈,换来的是一次次的理论和技术突破。肖文交带领研究团队建立了中亚造山带多重汇聚复式增生模型,抢占了国际学术界大陆增生研究的制高点,为新疆找矿勘查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为我国矿产资源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作出巨大贡献,培养了一支扎根新疆、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团队。

肖文交与新疆结缘20余年,三山两盆都留下过肖文交的足迹。20多年的持续研究,肖文交在大地构造学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学术贡献,提出了新的大陆增生造山理论模型。

营造良好科技创新氛围

“带着科学问题,遵循严谨的科学态度,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这是肖文交对这些年研究经历的总结。2022年4月2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上肖文交铿锵有力地说:“我将再接再厉,求真务实,勇攀科学高峰。”

在面对青年科研工作者如何解决工作问题时,肖文交院士表示,青年科学家是祖国的未来,要抓准、抓好所研究的科学问题,始终保持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及时了解和关注研究领域内国际、国内的大脉搏,强化基础研究,善于从科研项目中挖掘更多的学术问题和理论问题,努力解决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难题。

肖文交还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告诉青年科技骨干,要不断培养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和逻辑思维,在科研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去伪存真,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同时,肖文交号召广大青年科研工作者要对科研工作始终保持热爱,遇事有自己的主见,对待目标要执着,坚持沿着一个山段一个山段的去走,最终才会无限接近事实。

相关链接:

肖文交院士简介

肖文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智库首批入库专家兼审核委员会委员,大地构造学研究专家。现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土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中亚造山带和特提斯造山带沉积大地构造研究,在造山带解剖和大陆增生机制等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曾先后获国家科技部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第五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新疆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发表SCI论文400余篇。连续入选地球科学领域全球高引用科学家排行榜(2018年全球排名第65)、汤森路透高引用科学家、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曾任973项目和深地探测专项首席科学家、多个国际计划和国际会议的共同主席。

来源: 中科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