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国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智库首批入库专家兼审核委员会委员,食品科学检测技术学科专家,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庞国芳长期致力于食品科学检测技术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农药兽药残留微量分析技术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工作。在研究多残留快速检测新技术、新方法方面多有创新。在检测技术标准化、工程化方面颇有建树,促进了我国相关行业外贸的发展。制定了141项国际、国家检测技术标准。
为1200多种农药建立了电子身份证
农药是一把“双刃剑”,在植物保护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农药残留也对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庞国芳称,我国食品农药兽药残留超标问题时有发生,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逐渐显现,食品安全治理刻不容缓。上世纪80年代,庞国芳察觉到传统的单残留检测方法有不足之处。他说,“单残留检测方法一种商品一次只能检测一两种农药残留,工作量非常大。”
经过大量的研究,庞国芳带领团队研发出既能广泛地适用于多种农产品,又能适用于不同的农药多残留的同时测定技术。庞国芳说,“如果我们把标准变成数据,然后生成信息化的数据库,这样就能使靶向检测转化为非靶向检测,这样才能让我们的食品安全得到彻底的保护。”他还提出,要重拳治理高剧毒禁用农药,并且加强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和每日允许摄入量标准的研究制定。
庞国芳带领团队已经研究建立了世界上常用的1200多种农药和化学污染物的精确质量数据库和谱图库,且为1200多种农药的每一种都建立了各自独有的电子身份证,也就是电子识别标准。从而实现了以电子标准替代实物标准作为参比的传统方法,同时实现了由靶向检测向非靶向检测的跨越式发展,大幅降低了行业实验成本。
1998年,庞国芳的“同时测定农产品中多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残留方法”被批准为AOAC标准方法,开创了中国学者主持研究AOAC标准的先河。AOAC是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为相关实验品制定标准的国际组织,其中包括营养标签,水果和蔬菜中的农药残留等。庞国芳带领团队经过对4万批次市售水果蔬菜的农残筛查,摸清了我国“菜篮子”中的农药残留底数;并将地理数据与农药检测数据关联,绘制出农药残留智慧监管“一张图”,成为我国农药残留治理的有效工具,使我国农产品安全状况大为改观。
检验科学是高级和神圣的科学
20世纪90年代,美国研究开发了碳同位素蜂蜜真假鉴别技术。1998年庞院士团队用美国的AOAC公定方法,普查了中国蜂蜜碳同位素比值分布规律,统计分析发现,中国蜂蜜碳同位素比值分布规律与美国的研究结果一致,使中国蜂蜜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此后,庞国芳创建国家级蜂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针对我国蜂蜜在欧洲、美洲和日本三大主销市场遇到的技术壁垒,制定了研究计划。攻克了多项蜂产品检测尖端技术,并针对有关国家的技术壁垒,建立了31项检测技术标准,构建了我国与国际水平接轨的蜂产品检测技术标准体系,促进了中国蜂蜜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庞国芳40年如一日的艰辛和执着,解决了中国肉鸡出口的“卡脖子”问题;开发出茶叶中635种农药残留高通量检测技术;建立AOAC先进标准,填补我国研究AOAC标准的空白。他经常说:“一个科技工作者的脉搏跳动要与国家需要、人民需要一脉相通,与国际接轨。要敢于迎接挑战,解决国家急需、人民急需。”
谈及未来检验检疫技术发展方向,庞国芳认为,保障人民健康是首要的,可以从血液检测中,反观农产品中药品残留对人体的影响。他说,检验科学是高级和神圣的科学,每一项检验标准都承载着历史与未来,每一位检验人员要以严谨的态度面对每一项标准,去做未来的有功之臣。
在科研工作中,庞国芳不仅重视团队创新建设,还乐于培养和提携年轻人。他经常说,“我们就像一个个提灯者,照亮了一块块黑暗。但更多的未知,还需要一步步、一点点,去照亮。”如今,他培养的研究生大多都成了技术骨干。(王慧兰)
相关链接:
庞国芳院士简介
庞国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智库首批入库专家兼审核委员会委员,食品科学检测技术学科专家,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长期致力于食品科学检测技术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农药兽药残留微量分析技术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工作。在研究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分辨率的多残留快速检测新技术、新方法方面和新型萃取、分离、富集等样品制备新技术、新方法方面多有创新。在检测技术标准化、工程化方面颇有建树,促进了我国相关行业外贸的发展。研究制定了141项国际、国家检测技术标准。
曾获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河北省科技进步奖、国际AOAC合作研究奖、国际AOAC副仲裁奖、国际AOAC研究导师奖、国际分析科学最高奖“哈维·威利奖”。享国务院特殊津贴。主编科技专著6部,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论文30篇。
来源: 中科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