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恐阳”情绪相对的是另一部分老年人,表现出“过度乐观”的特征——拒绝改变生活习惯应对目前形势,譬如:继续参与聚集性活动,打麻将串门子等,或者对自己的身体状态非常自信,拒绝戴口罩,不坚持洗手,给自己与他人的健康带来了风险。做出一系列“盲目自信”行为的老年人是因为性格固执吗?答案其实也没那么简单!发展心理学中有一著名的老化悖论(paradox of aging),指的是许多老年人反而会比青壮年更容易乐观,并以老年积极效(positivity effect)来解释,科学家发现: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易受身体机能、认知能力下降的影响而产生消极情绪。但他们会主动调节,关注让人感到开心的刺激,回避让人不开心的刺激,使正面情绪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只是这种“多关注积极面”的认知风格有时候自动化地影响老年人的行为,让 ta 们忽略风险,做出“不戴口罩”、“随意聚集”等一系列枉顾自己与他人健康的事情。作为子女,了解了老化悖论,就更加需要关照好家里的长辈。切莫让老人因“盲目自信”的认知偏差高估了自己的免疫系统,忽略了日常防疫的重要性。
03
父母太焦虑
该如何帮助ta纾解情绪?
家里长辈因为担心“阳性”过分焦虑时,子女的第一要务是将科学与准确的信息传递给 ta 们。科学信息越少,“脑补”空间越大,对未知的恐惧感就越强烈与持久。因此,子女需要让老人了解到权威机构发布的疾病对身体的损害及死亡率等数据,减少疾病的污名化。多看真实案例,不要相信网络上那些为了吸引眼球、以讹传讹的虚假消息。另外,储存防病、治病知识,合理准备药物,应对身体不适,这些增强事物确定性的行为,都会极大缓解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如果老人长期在焦虑情绪中走不出来,我们可以和 ta 们耐心聊聊过去的事。怀旧,被认为是某种复杂情绪,可能给人消极的感觉,但其实也有积极的一面。积极的怀旧尤其对于强化社会关系有非常好的效果,可以让人感受到自己是被爱和被保护的,就好像回到了过去的安全的时光。所以当你真的不知道怎么安抚长辈时,别等着他们说“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呢”。你不妨陪着他们一起怀旧:“你还记得小时候抱我的样子吗?”,让长辈的注意力从当下回归到较为安稳的从前,也就可以帮助 ta 们获得更加正向的情绪体验了。再提供一个有些“反常识”的建议——让老年人帮你做点家庭劳动、照顾孩子也可以提升 ta 们的免疫功能。科学研究表明,这个行为也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免疫力。近期,《进化与人类行为》杂志上发表了瑞士、澳大利亚和德国三个国家研究人员的联合研究,科学家发现:相对于那些没有照顾过孙辈或没有子孙的老年人,帮助照顾过孙辈的老年人死亡风险要低 33%。再有,那些主动照顾子孙的老年人群体,从 1990 年到 2000 年的十年时间里,有一半左右的人都还健在。而相反,没有照顾过子孙或者没有子孙的老年人,仅仅五年时间就有一半左右的人去世了。根据这一结果,研究人员还指出:任何形式的利他行为对于增强老年人免疫力,延长寿命都是有帮助的。利他行为本质上是一种亲社会的行为,它最原始的基础便是父母对子女的养育,而对孙辈的照顾便是将这一原始的亲社会行为扩展到了自己的下下一代身上。参与社区的公共利他行为,则是超越了家族血缘关系的亲社会行为,而这些亲社会行为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支持,本身也对健康是有益的。即便这一研究不能得出老年人“做好事可以预防新冠”的结论,作为子女适当引导“恐阳”长辈多做利他行为,确实会有保障身心健康的功效。希望通过了解了以上的心理学知识与技术,能帮助大家顺利度过当下的特别时刻。为家里老人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开启充满希望的新生活。作者|唐义诚 北京中科普心理健康促进中心内容主编审核|毛利华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