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万米高空俯瞰地球 感悟卫星“鹰眼”的魅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研究员,集团公司学术技术带头人。担任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宇航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空间光学委员会委员、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兼职教授、Instrumentation期刊编委。荣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集团公司“航天贡献奖”及“人才培养先进个人”等多项奖励。主持并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1项,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牵头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多项。热心参与科普工作,以陆地卫星运行和拍摄的图像为基础,带领青少年进入航天新天地,引导青少年了解航天、热爱航天,达到普及遥感技术,增长科学知识目的。
优秀科技工作者/曾 湧
为满足对科学有浓厚兴趣的优秀高中生走进重点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需求,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应运而生。高校科学营活动自2012年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十年,在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和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宇航学会代表集团公司负责高校科学营航天专题营的具体活动安排,在学会组织带领下,资源中心以其独特的优势资源,成为高校科学营重要的科普基地,接待了500余高校科学营师生(含港澳台),带领他们体验卫星运行实况,感受遥感图像真谛,感悟60万米高空卫星“鹰眼”俯瞰地球的神奇。
用好平台 搭建科学营活动纽带 作为国家陆地观测卫星数据中心,资源中心肩负着我国陆地观测卫星数据中心职责,负责在轨运行管理30余颗卫星,每年科学营活动来临之际,曾教授和同事都会提前策划用好数据中心平台,密切与科学营活动的关系,拉近了与营员的距离。比如,通过了解营员所在的地区,提前制作该区域的遥感图像,帮助营员从太空角度俯视熟悉的家园,深切体会“夜空中最亮的星”,让营员产生了强烈的参与感、体验感与获得感。同时,也帮助营员更好地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遥感事业的发展,真切感受遥感的魅力,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提前谋划 谱好科技营活动“三部曲” 曾教授和团队成员优化本单位科教资源及内容,提前谋划展厅、运控大厅及多功能厅的参观及讲解(讲座),谱好科技营活动“三部曲”。展厅内容涉及资源中心职责定位、发展历程、荣誉奖励、技术创新及社会履责等,通过讲解让营员对资源中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运控大厅是科研工作人员进行卫星调度、数据处理及服务的场所,营员可以实地参观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通过曾教授现场讲解,让营员了解到卫星如同鹰眼,在距离地球60万米的高空,高分辨率图像也能清晰再现国庆阅兵新型装备经过天安门的盛大场景,高光谱图像能够帮助地质工作者野外找矿,中波红外图像可以发现火灾,热红外图像可用于城市热岛效应研究等。
此外,曾教授还开展了《陆地观测卫星及其应用》讲座,他的讲座兼顾营员的基础知识,从人造卫星和宇宙三大速度开始,由浅入深到遥感原理及卫星应用等,最后还会根据营员实际情况进行提问讲解。
“三部曲”活动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特色鲜明,营员对遥感的认知普遍经历了从陌生到了解,进而熟悉、喜爱的过程。活动现场营员踊跃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与老师合影、互留联系方式等,活动效果良好。
多措并举 提升科技营活动水平 曾教授和团队成员通过优化设计不同的实验并进行实际操作,帮助营员快速学习晦涩的遥感知识。比如,通过三棱镜色散实验将太阳光分解成七色光,帮助营员理解光谱的概念;设计将高分辨率图像采样成低分辨率图像,体现了遥感领域“一个尺度一个世界”的深刻含义;通过软件模拟卫星运行,生动再现了卫星、地球与太阳的时间、空间关系。这些实验和操作培养了营员对科技的兴趣,激发了营员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热情。
对青少年营员的希冀 曾教授殷切期望热爱科学的优秀高中生营员提前走进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了解科技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提前感受科技魅力和科学家精神,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厚植科学报国情怀,不负韶华,为成为国家建设的优秀人才而不断奋斗。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