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 石雾遥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天气转凉,在寒冷的冬天吃上一顿热辣过瘾的火锅该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儿啊。既可以取暖御寒,还能约上三五好友放松心情。每每吃完,我们都会相互调侃,吃一顿火锅还收获了火锅色号的“口红”。然而,你知道吗?麻辣火锅底料的主角——辣椒除了让我们吃起来十分过瘾外,竟然真的可以用来制作口红!
辣火锅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冷知识!辣椒也能用来做口红
辣椒能用来做口红,主要是辣椒红素在起作用。
辣椒红素是红辣椒中富含的一种天然的四萜类色素物质,分子式为C40H56O3。辣椒的颜色主要由辣椒红素决定,因此,辣椒能用来做口红,完全是辣椒红素的功劳。
辣椒红素结构式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色素类物质层出不穷,为啥还要pick辣椒红素?
可能有好奇的朋友想问,这么多种色素类原料,为什么还要使用辣椒红素制作口红呢?这是由于辣椒红素特有的三个优势。
第一,辣椒红素可食用,人体安全性高。涂抹上嘴唇的口红避免不了被我们吃掉一小部分,因此,口红中添加物的安全性便是需要考虑的第一要素。
辣椒红素提取自食用辣椒,摄入到体内后可被氧化为辣椒酮代谢出体外。同时,辣椒红素在体内的半衰期不到一天,而同样被用来制作色素的番茄红素半衰期可长达9天。此外,辣椒红素的生物利用率能达到同样作为色素的β-胡萝卜素的约10倍。
由此可见,辣椒红素的人体安全性更高。
红唇女孩
(图片来源:Veer图库)
第二,辣椒红素的着色力佳。
不沾杯、不掉色、显色度高的口红往往更受市场追捧。“色价”是评价天然色素的含量及其着色能力的重要指标。实验测定的结果表明,辣椒红素的色价高出同类产品三倍,具有超强的“着色”能力。
第三,辣椒红素的抗氧化性和配方稳定性均较好。
研究者通过实验发现,经过辣椒红素喂养的患有高血脂症的小鼠,其肝脏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明显增高,总胆固醇含量明显降低。这一结果表明辣椒红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根据这一特性,将其用在口红制作中,则更利于保持配方的稳定性。
此外,也有研究表明辣椒红素在抗辐射、抗紫外线、抗炎等方面也具有突出表现。
红辣椒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含有辣椒红素的口红会辣嘴唇吗?
问题来了,使用辣椒红素制作出来的口红会辣嘴唇吗?答案是不会!
辣椒中决定辣味的成分为辣椒素,其又被称作辣椒碱,分子式为C18H27NO3。虽然辣椒素与辣椒红素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质。
人体内有辣椒素的受体,当辣椒素与受体接触并结合时,我们便会感知到“辣”。辣椒素的含量与辣椒辣度成正比,而辣椒红素只会影响辣椒的色泽。
由此可见,含有辣椒红素的口红并不会有辣味,可以放心涂用。
吃辣椒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如何从辣椒中获得辣椒红素?
既然使用辣椒红素制作出来的口红不会辣嘴唇,它还具有这么多优势,那么应该如何从辣椒中提取辣椒红素呢?目前,辣椒红素的提取通常以溶剂萃取法、油溶法、超临界CO2提取法进行。
溶剂萃取法是最常见的辣椒红素的提取方法。使用该方法时,通常先将辣椒烘干研磨成粉末,后加入异丙醇和乙醇等有机溶剂。根据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溶解度这一基本原理,到这一步就可以实现辣椒红素的粗提。之后,再经过减压蒸馏以实现辣椒红素的精提。
此方法中,辣椒的烘干粉碎程度、提取的时间、温度、提取次数等因素都会影响辣椒红素的提取效果。因此,若是想得到高产率的辣椒红素,优化实验条件至关重要。
第二个提取辣椒红素的办法是油溶法。由于辣椒红素是一种油溶性的物质,因此,利用豆油、菜籽油等浸泡辣椒粉,便可使辣椒红素溶于其中。然而,倘若使用油溶法提取辣椒红素,后续油和色素的分离则会变得十分困难,因此使用这种方法提取辣椒红素效率极低,难以得到高纯品,目前使用较少。
第三种方法是超临界CO2提取法,即通过超过临界温度和压力的CO2流体对物质进行萃取。这种方法在色素提取中较为先进,其所用的萃取溶剂无毒,且整个过程的能耗较低,因此更加环保。但是,该技术目前还在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中,未来有望用于大规模的推广使用。
通过以上的各种方法提取辣椒红素,均需要将辣椒烘干并研磨成粉末,在实际操作中的所花费的成本较高。同时,剩余的辣椒残渣中仍然残留较多的辣椒红素,因此,提取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期待在未来会出现更加经济实用且高效的方法,以用于辣椒红素的生产。
萃取实验
(图片来源:Veer图库)
辣椒红素还有哪些用处?
其实,辣椒红素不但能用来制作口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够看见它的身影。
由于色泽好、着色力强、稳定性好、无毒无害,因此,辣椒红素会被用做食品色素,添加在糖果、果冻等食品中。根据其色泽鲜明的属性,科学家们利用其制作糖衣着色剂,用于儿童药物中,“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吃药会哭啦!”
糖果
(图片来源:Veer图库)
结语
原来,辣椒不仅可以用来制作火锅,还能“摇身一变”成为日常提气色神器——口红,不可不谓是“小辣椒,大作用”。相信在未来,辣椒的衍生品会越来越丰富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编辑:应奕可
参考文献:
[1] 范三红, 王娇娇, 李佳妮,等. 辣椒红色素和辣椒碱体内抗氧化活性及降血脂功能. 食品科学, 2021.
[2] 黎智华, 王恬. 辣椒红素的生物利用度,生理功能及机制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 2020, 41(11):8.
[3] 李甜甜, 王飞, 权乔凤,等. 不同预处理工艺对辣椒红素得率及色价的影响[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1, 42(20):9.
[4] 张嘉园, 辛鑫, 邢泽农, 刘亚忠, & 李秋孝. (2019). 辣椒红素相关研究进展. 现代农业科技(12), 2.
来源: 中国科普博览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