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和20日,由风云浙商企业西子联合旗下西子洁能承办的2022零碳中国杭州峰会,正在杭州举行。为积极响应双碳目标和绿色亚运的理念,活动的主题也被定为“零碳迎亚运”。

包括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工程热物理学家金红光在内的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分享了对新能源未来发展的思考。西子联合党委书记、董事长兼西子洁能董事长王水福更是提到,零碳事业是拯救地球的大事,是每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和企业家的使命,也是社会和政府的责任,拯救地球,人人有责。

减少碳排放关系到普通人的方方面面

本次大会以“零碳迎亚运”为主题,在政府的引领下,携手专家学者及业内企业,共同探讨“30·60”双碳目标下能源创新发展路径,助力我国构建多能互补、多业并进、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新格局。

浙江作为全国首个生态示范省, 始终走在绿色发展的大道上,在新能源领域,浙江更是紧握“高质量发展”的密码,以强劲动能不断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走出了一条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康庄之路。

事实上,零碳事业关系到每个普通人的方方面面,在杭州西子智慧产业园里,地面上指引会场的箭头上,标注着类似这样的字:“汽车少烧1升汽油,减少碳排量2500g”;“回收一部手机,减少1000g碳排放”;“少喝1瓶白酒,减少碳排量1000g”……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理念从这些指引中,自然地延伸出来,也彰显出这场业界盛会打开高精尖的行业视域的同时,也关乎着你我的生活与生存。

中国科学院院士分享对新能源未来发展的思考

本次峰会是新能源领域多方交流对话、寻求战略合作的一次交流盛会,嘉宾们从不同角度阐述观点,碰撞思想,共同探索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共同践行双碳目标,迈向零碳中国。

新型储能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装备基础和关键支撑技术,更是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支撑。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先生发表《风光+储能是建设净零碳城市的关键》主题演讲。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同时,作为技术含量高、增长潜力大的全新产业,新型储能还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热物理学家金红光发表《能源低碳转化的变革性挑战》主题演讲。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2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指出,能源危机令全球能源系统脆弱性和不可持续性凸显,或将推动各国及国际组织采取长期措施加速结构性改革,深刻改变现有能源供应体系。

要践行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实现“双碳”目标,必须有匹配的新标准体系支撑,既为有关行业建设经营提供依据,也为有关部门监督管理提供准绳。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总工程师黄学良作《零碳工厂标准建设助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主题报告。相信随着《零碳工厂评价标准指南》的落地,将带领更多企业走上零碳之路。

原国家能源局司局级干部、高级工程师崔华先生作《城市绿色、经济、安全能源解决方案》主题分享,与同行共享实践成果,为更多的企业转向“零碳”升级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浙江要从能源消耗大省转变为能源制造大省和能源交易大省

西子联合党委书记、董事长兼西子洁能董事长王水福在峰会上提出,零碳事业是拯救地球的大事,是每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和企业家的使命,也是社会和政府的责任,拯救地球,人人有责。王水福表示,“西子航空零碳工厂是为了融入空客全球零排放计划而建,这将会是未来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经之路。我们今年又建成了崇贤零碳工厂和顾家家居零碳工厂;我们还在绍兴和天圣共建了首个零碳化纤产业园,避免了将传统的化纤纺织产业外迁的风险,实现了传统产业真正的转型升级;此外,我们还在零碳场馆乃至零碳城市等诸多领域积极布局与发展。”

零碳产业呼唤第四次能源革命,王水福表示,这是一场能源、科技、数字化的新二元经济的开始,是“海陆空”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竞赛,势必会影响世界经济格局,也必将推动社会进步。“那些能在零碳领域有所突破的国家,无疑将在未来几十年里引领全球经济。那些能在零碳领域有所突破的城市和企业,也无疑将在未来几十年里成为零碳产业的引领者与社会责任的标杆。这是我对3060的理解。”

王水福认为,以前的化石能源是靠挖出来的,整个能源产业模式是消耗型的,越用越少直至枯竭,而且与环境对立;未来的清洁能源则是制造出来的,能源产业模式是创造型的,无限供应且环境友好。在传统能源生产模式中,浙江是能源消耗大省;而未来,在新能源时代,我们有可能转型为能源制造大省,进而成为能源交易大省。这是浙江经济的又一次历史性发展机遇。

从2010年开始,西子洁能的前身杭锅集团就与浙大中控、杭汽轮开始合作,2018年在青海德令哈共同建设了全国第一座规模化投运的熔盐储能光热电站。“如果鼓励浙江企业到西部建立绿电工厂,所制造的绿电通过特高压输送到浙江,加上本地风、光、核、储产业的发展,浙江省将有望从能源消耗大省转变为清洁能源制造大省。作为浙江经济龙头城市,如果杭州率先进行这样的实践,将有望从能源消耗大市转变为清洁能源制造大市。”王水福表示。

橙柿互动记者 程超 编辑 薛永军

来源: 都市快报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