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欣叔说:“船到胶州湾了。前方那座山是崂山。离青岛不远了。崂山的矿泉水很有 名。崂山水配制的青岛啤酒驰名中外哩。”

婷婷倚在船舷栏杆上,指着山顶圆柱形的灯 塔说:“瞧,看见工厂的烟囱了。”

“那不是烟囱,是灯塔。”路娃学着大人的 口气更正说,“夜间灯塔里发出忽闪忽闪的灯光, 才好看哩。海员叔叔叫它'指路标'O ”

经路娃一说,婷婷有些不好意思了,不过婷 婷不明白:“船要到港了,前面陆地上的楼房都看 见了,还要灯塔干啥呀?”

方欣叔说:“表面看海面总是平平展展的,可 是人看不见的海底却是坑坑洼洼,像石榴皮一 样,有高山有盆地。”

路娃说:“海底还有珊瑚礁和沉船哩。”

方欣叔说:“对呀。可是海底这些情况,海员叔叔看不见,特别在进出港的海湾,海 水浅,礁石也多,弄不好船撞在礁石上,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人们在海上做了标记。你们看见前面海上漂浮的一个个小黑点吗。那就是人们特意设置的标志,叫航标灯浮。”

婷婷眼尖,忙说:“瞧见了。像一个个大圆筒,颜色还不一样呢。”

方欣叔说:“航标灯浮的种类很多。颜色代表一定的意思。夜间还会发出各种颜色的灯光。前面那个红色的灯浮,叫左侧标灯浮,只许大轮船靠它左 边通过。海员叔叔看到这些标志,就会知道海底哪里深哪里浅, 哪里有沉船哪里有浅滩,就不怕碰上礁石了。有时许多灯浮排在 一起像路灯一样,组成一个长长的海上街道,轮船像汽车一样在'街道'上行驶。海员叔叔叫它'海上街道'。”

路娃和婷婷按叔叔指的方向望去,见前方许多灯浮有规则地 排列起来,中间是一条宽宽的“街道”,一直朝港口伸去。

“霞光”号按灯浮编排的“海上街道”急速朝港里驶去,船 头掀起一堆雪白的浪花,使两侧的灯浮东倒西歪起来。

婷婷拍手喊叫说:“不倒翁,瞧,真好玩。”

路娃却皱着眉说:“遇到大风浪准给吹跑不可。”

方欣叔说:“不用担心。灯浮下面有锚拉着。这种锚跟船上用的铁锚不一样。有的像 顶倒撑的大雨伞,有的像木工用的钻头,钻入海底。有的干脆把几吨重的水泥墩子深深埋 下去,上面用大铁链牵着,七八级大风也不怕。”

这时候,“霞光”号左前方出现一个绿色的灯浮。方欣叔告诉他们,绿色灯浮表示下 面有条沉船。夜间还会发出绿色的灯光,警告船只远离它航行。

听完叔叔介绍,婷婷说:“有了 '海上街道',大轮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进港了。”

“不行。”路娃抢过来说,“外国轮船进港还要派咱们国家的驾驶员把它开进来哩。爸爸说不许他们自己开进港。”这时路娃似乎显得很神气,“方欣叔,你说对吗?”

对于航海知识婷婷没有路娃知道的多,她眼睛盯住方欣叔:

“这是真的?”

“对。外国轮船进港前,先要在锚地抛锚办理进港手续。海港是国家 的大门,像人进出国境线一样,需要检查和签发各种证件,航海上叫联合 检查。”

路娃接过叔叔的话,说:“检查完了,派我们的驾驶员上去把船开进来。驾驶员叔叔 带着大沿帽,手持着望远镜才威风哩。”

“驾驶员也叫引航员,是专门负责把船开进港的。”方欣叔沉思片刻说,“解放前, 反动政府卖国求荣,港口大权操在洋人手里。外国轮船任意在中国港口横冲直撞。解放后 我们夺回了海港大权,每条进出港的外国轮船都要在桅杆顶挂中国的五星红旗,都要我们 派驾驶员把它开进港。这是任何人不能侵犯的国家主权。”

路娃和婷婷听到这里,心里又自豪又幸福。

婷婷说:“叔叔,长大我也做一名驾驶员行吗?”

“行啊,现在我们国家的航运公司的轮船上已经有了女船员,她们在船上有的担任水 手工作,还有的担任驾驶员和轮机员哩。”

说话间,船驶近一个黄色的灯浮。方欣叔说,外国轮船都要在附近抛锚等待检查。方欣叔说:“这里离港口很近了。绕过前面那座小岛就可以看见整个青岛市。” 果然不久,前方海面上隐隐绰绰现出了一片房屋的轮廓。甲板上看风景的旅客顿时活 跃起来,有的还拿出照相机“咔咔”不停地拍照。

路娃拉着婷婷的手,兴奋地说:“快找我妈妈去!”

作者:张涛,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海洋分会副秘书长、中国远洋海运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知名海员作家、航海高级工程师、《“一带一路”研究会》特聘研究员。张涛作为远洋船长,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建设》《中国海员》《航海》《海洋大观》《中国海事》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并出版了《我们都是无产者》《小海螺》《船长和黄金》《沧海横流》等多部反映海员生活的小说、戏剧和报告文学。《我们都是无产者》曾被评为国家优秀小说,并选入大学中文系教材。

来源: 中国航海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