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卓佳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刘基华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吴 晖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审核:赵 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主任委员

主任药师 教授

血脂高的李大爷在药房取到降脂药后,认真地阅读起说明书来。“发热、腹部不适、骨骼肌痛、转氨酶升高、梦魇……”,这一长串的不良反应让李大爷越看越慌,吓得他赶紧去问药师:“这药咋这么多不良反应,我还能吃吗?”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相信李大爷的疑惑在您身上也出现过吧!请耐心读完,您就会“拨开云雾、柳暗花明”了。

一、说明书上罗列的不良反应越多,代表药物信息越全面

很多人认为药品说明书中列举的不良反应越多,药物对人体的伤害就越大。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药品上市前需经过一系列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厂家要完整如实地收集药物不良反应数据。当药品获批上市后,药品说明书应当详细注明该药的不良反应信息,此阶段的不良反应信息是暂时性的,只代表当时所掌握的数据。随着药品上市时间越来越长,人们对该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很可能会发现以前未发现过的不良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厂家要修改药品说明书以更新当前的不良反应事项,如此,说明书上罗列的不良反应内容就会越来越多。因此,药品说明书上罗列的不良反应越多,说明该药品的临床研究越充分,厂家修改说明书越及时,医生和药师对使用该药品的把握性越大;反之,药品说明书上罗列的不良反应少或尚不明确,该药品可能越危险。

二、说明书上罗列的不良反应并不是在每个人身上都发生

药品说明书上罗列的各种曾经出现过的不良反应,一般是按照发生率从高到低排列的,会有“十分常见”“常见”“少见”“偶见”“罕见”“非常罕见”这样的描述,有的还会标出该不良反应具体的发生率是多少。

很多患者用药时常被说明书中一长串的不良反应字眼吓坏了,担心“吃出更多病来”,于是专门找药品说明书里不良反应写得少的药来使用。其实药物不良反应并不会在每个患者身上都发生,它与患者的年龄、遗传因素、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且大多数药物的不良反应是轻微的、暂时的,不会影响疗效和用药安全,只要加强观察即可。一般情况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概率很低,我们不能因为说明书中标注的不良反应信息多而产生“恐药”心理。当然,如果患者服药后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该药并去医院咨询医生。

三、怎样知道自己出现了药物不良反应?

如果身体出现了一些症状,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判断是否是药物不良反应。

•是否出现了新的、奇怪的、不舒服的感觉。

实际上,用药后只要发生了与疾病不一样的、奇怪的不适感,很可能是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例如,服用感冒药后,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在排除食物或天气等因素的情况下,就要考虑可能出现了药物不良反应。

•是否出现了药品说明书中列举的不良反应情况。

用药后若出现“新”的不适感,可以仔细阅读该药品说明书中罗列的药物不良反应,看看其中是否有与自己情况相符的描述。如果情况相符,很可能是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如果情况不符,那也不能完全排除嫌疑,有可能是新的、未被发现的不良反应。

•留意停药后或用药一段时间后是否出现突然的不适感。

有些药物不良反应是“急性子”,暴发时间在用药后的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比如发热、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瘙痒、皮疹、口干等;有些药物不良反应却“慢吞吞”,可能在用药后的数天或数周后才发生,比如失眠、嗜睡、水肿、疲劳等;还有些药物不良反应可能在用药后的数月甚至数年“突然降临”,比如间质性肺炎、耳聋、贫血等。因此,建议大家制作专属的个人用药记录本,把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用药时间、停药时间等信息记录清楚,以便就诊时让医生或药师来判断。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特别提醒:当自己难以判断是否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或判断自己很可能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向医生或药师咨询。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