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生命脉动团队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青蛙、蛤蟆和娃娃鱼是我们熟悉的两栖动物,它们现在仍然活跃在池塘、稻田、沼泽、溪流、江河里以及陆地上潮湿的地方。所有这些现生的两栖动物都属于一个大的家族,即“滑体两栖动物”,过去称为“无甲两栖类”。顾名思义,这是些体表光滑、没有甲胄的动物。

这些现生的两栖动物大约有4千种,生活在除了南极洲以外的所有陆地的暖湿环境中。科学家把它们分为三大类:无尾两栖类、有尾两栖类和无足两栖类。

(图片来源:veer图库)

无足两栖类

无足两栖类是一类十分特化的两栖动物。它们的外形像蚯蚓,没有四肢,尾巴短短的,或是干脆没有尾巴。

大多数无足类动物生活在热带地区,并且营地下的穴居生活,鱼螈是这类动物的代表之一。它们的皮肤裸露,有许多环状皱纹,富于粘液腺;眼睛退化,但嗅觉很发达。

(图片来源: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

无足两栖类除了具有以上特化性特征,还表现出一些原始的特点。如大多数无足类具有退化的骨质鳞片,但这些鳞片不是像鱼类那样覆盖在身体表面,而是陷入在皮肤的环状皱纹之内。这些退化的小鳞片被一些学者视为古代迷齿类体表鳞甲的遗迹,反映了这类动物继承下来的原始特征。

有尾两栖类

蝾螈类是“有尾巴的两栖类”。现生种类有350多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只有一类叫做“无肺螈类”的有尾两栖动物进入了位于南半球的南美洲。

(图片来源:veer图库)

不少人把蝾螈和蜥蜴混为一谈,其实二者很容易区分。蝾螈是两栖类,蜥蜴(如壁虎)却是爬行动物;蜥蜴的体表有鳞片覆盖,而蝾螈的体表裸露;另外蝾螈的前足一般是4个“手指”,而蜥蜴是5个。

有尾两栖类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侏罗纪中期(大约1.7亿年前)。已知最早的代表发现于中亚和西欧,但这些化石都十分零散、破碎。

无尾两栖类

无尾两栖动物习惯上被统称为“蛙类”。它们又包括了狭义的蛙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青蛙等)和蟾蜍类。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蛙类体表光滑,体态轻盈,喜欢湿润的环境,善于跳跃,具固胸型肩带;而蟾蜍类体表粗糙不平,身体笨重,跳跃能力差,但抗旱力强,具弧胸型肩带。但这二者的区别在生物分类学上并不是非常严格,被称为蟾的也可具有较强的跳跃能力,被称为蛙的也曾发现弧胸型肩带(如皱皮蛙)。

现生无尾两栖类中较原始的种类都是蟾类,如北美的尾蟾、新西兰的滑蹠蟾、以及欧洲及北非的盘舌蟾等;同时,化石证据表明,弧胸型肩带的出现要早于固胸型肩带的出现。从这个角度看,蟾是蛙的前辈。换句话说,体态优雅的蛙是从某种怪模怪样的癞蛤蟆演化出来的。

(图片来源:veer图库)

无足两栖类、无尾两栖类和有尾两栖类在动物分类学上构成了滑体亚纲中的3个目,此外,滑体亚纲还有第4个目,即原无尾目,其代表是发现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上的三叠蛙。

在研究这些动物的同时,困扰科学家们的还有另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到底是从哪一种或哪些古老的两栖动物进化出了滑体两栖类?目前占统治地位的观点认为,从迷齿两栖类中的某一种离片椎类动物演化出了所有滑体两栖动物的共同祖先类型,所有现代的两栖动物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这种观点被称为“单源起源说”。与之相对的是“多源起源说”,认为无尾两栖类是从离片椎类进化来的,而有尾两栖类和无足两栖类可能是从壳椎类演化出来的。

不过,目前两种假说谁是谁非还难有定论,这也是现代两栖动物进化中的一个未解之谜。

来源: 中国科普博览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