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长虹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

审核:马 敬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副主任医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危害。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成年人尚且会感到害怕、无助,更何况儿童。那么,疫情会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哪些影响,我们又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一、疫情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疫情的突发性与破坏性导致缺乏自我调节和保护能力的儿童心理反应更加剧烈,更易出现急性应激反应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反应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会很快出现,而创伤后应激障碍可能要很久才会出现。但它们都有可能会持续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时间长达数年甚至终身。

由于大脑发育还未成熟、词汇量不够丰富、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等原因,加上生活常规的改变和认知的受限,疫情中的儿童和青少年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问题更多地表现为生理和行为的改变。疫情发生时,因为防疫需要,常需要居家隔离,且持续时间可能比较长,此时由于不能外出,再加上受到成年人的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感染,儿童可能出现烦躁、进食差、过度哭闹、过分依恋父母或照料者等反应。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学龄期儿童可能对疫情相关的信息会反复询问或十分紧张,害怕自己得了新冠肺炎,甚至不愿和同龄儿童一起玩,对其他事物提不起兴趣或沉迷于电子产品。

青少年最常出现焦虑、对学业的担忧、抑郁、愤怒等情绪,部分青少年会沉迷于电子产品、网络游戏,也可能出现攻击或冒险性行为。

因此,疫情来临后,我们更加需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但要想更好地帮助儿童克服心理问题,就要对什么是急性应激反应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有一个清楚的认知。

二、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

当疫情发生时,每一个人都容易产生心理应激反应,这是因为大多数人对新冠病毒充满恐惧,这时客观要求和应付能力的不平衡会导致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态。

当刺激需要个体做出较大的努力才能适应,或者这种反应超出了个体的适应能力,就会引起个体心理、生理平衡失调,即出现心理应激状态。

急性应激反应主要包括行为问题、情绪问题、儿童居丧反应、躯体不适、睡眠障碍、认知及其他问题等。

创伤后应激障碍包括反复重现创伤性的体验、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活动、持续警觉性增强等。

由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征,家庭、社会环境和自身易感性等有关因素,疫情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可能产生极大影响,从而导致急性应激反应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创伤。那这些这些应激反应会导致儿童出现什么问题呢?

三、表现症状

(一)急性应激反应

急性应激反应一般会维持6~8周,可表现为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的异常。常见症状有以下6种。

1.行为问题 退行行为是年幼儿童的典型应激反应,儿童通常表现得比实际年龄更幼稚。

2.情绪问题 情绪问题主要表现有神情呆滞、兴趣索然,自闭、易怒、紧张、焦虑等。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3.儿童居丧反应 在疫情中失去亲人是出现儿童居丧反应最常见的压力源,也是最急需处理的危机。大多数儿童对亲人的离去不愿相信,或者责怪亲人抛下自己,甚至将亲人的死亡的原因责怪到自己头上,或者模仿过世亲人的行为或特征等。

4.躯体不适 躯体不适的表现包括头痛、头晕、腹痛、腹泻、荨麻疹等,这些表现不一定由躯体疾病引起,可能是一种心理反应。

5.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眠、噩梦频频。

6.认知及其他问题 认知及其他问题包括精神不振、无法集中注意力、缺乏食欲、自述能看见逝去亲人的身影等。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主要是指个体在创伤后出现精神障碍,这种精神障碍是长期持续性的,只是时间可能会有所延迟,常是个体在遭受具有强烈威胁性或灾难性的心理创伤之后的表现。

急性PTSD的症状一般在创伤后立即出现,大约持续3个月后会逐渐消失,而慢性PTSD的症状则有可能超过3个月却仍未消失。

PTSD常见的主要症状有以下3个。

反复重现创伤性的体验 反复重现创伤性的体验,即对创伤事件的重复体验或梦魇。

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活动 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活动主要以社会生活退缩症状为主,患者会努力回避能唤起创伤的一切活动或处境。

持续的警觉性增高 持续的警觉性增高,常伴有神经兴奋、对小的事情过分敏感、注意力难以集中、抑郁、自杀倾向等表现。

与成年人相比,儿童、青少年在年龄与社会阅历、外部资源与社会支持系统、情绪调节能力上处于劣势,当发现儿童出现应激反应,可以采用心理社团活动、组织心理测试和制作心理档案的方式,让家长、老师们学到更多关于如何科学处理青少年情绪波动、家庭教育、行为调整、人际沟通改善方面的知识,并运用到与孩子的沟通、教养中。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