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邮票与贝壳的收藏品

作者:冈瓦纳贝壳

以贝壳为主题设计邮票,其初衷大致是两个:1. 宣传发行机构所在地的代表性物种;2. 呼应贝壳收藏界的热情。

邮票和贝壳本身都是全球范围内最有影响的收藏品,通过内容设计把两者融合在一起,往往能吸引贝壳爱好者收集邮票。为此不少邮政系统在选取物种时精心选择广受贝壳爱好者追捧的物种,而不管该物种是否在当地有分布。

中国贝壳收藏的发端应该是在上海,但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彻底衰落。台湾地区却一直在发展,领先中国其他地区。1971年,台湾发行了一套完全以贝壳为主题的邮票。这四枚邮票所选的物种并非是台湾生态中影响大的物种,而是四种漂亮而稀有的贝壳,是贝壳收藏者追捧的物种。

这是中国所有地区发行最早的贝壳邮票,配合这套邮票还发行了首日封,信封上上印有龙宫翁戎螺。

1973年台湾发行了一套邮票,图案反映的是各种民俗,其中一枚有蚌壳精的形象。这也算是涉及贝壳的邮票。

1981年香港发行了一套以扇贝作装饰的邮票庆祝英国王室大婚,具体见世纪婚礼一节。

1981年和1990年台湾和大陆各自发行了与古贝币相关的邮票,见贝与币一节。

1987年大陆发行一套敦煌壁画主题邮票,其中有一枚邮票中的一个人物手持着一个有宗教含义的印度圣螺。

1992年,大陆发行了一套特种养殖邮票,其中有一枚是栉孔扇贝。这种扇贝味道鲜美,在我国被广泛食用,在我国北方海域有大规模养殖,这张邮票反映的就是这一情况。栉孔扇贝的颜色变化较多,从近乎白色,黄色,到棕红色都有,这枚邮票的设计者选了漂亮的棕红色标本。

1991年澳门发行了一套以贝壳为主题的邮票。这套邮票所选的物种也是收藏热门。

邮票的发行从来不是邮政一家的事情,邮票的内容反应了社会的思潮、热点和价值观。作为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的物种,很难成为社会热点,栉孔扇贝也仅仅是因为其对养殖业的经济价值才上了邮票。

更多的物种,它们目前的价值只能体现在生态方面。当全社会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就会珍惜所有的物种,形成科学的生态观,到那时,包括贝壳在内的无脊椎动物成为邮票上的主角就会水到渠成。当然,如果邮政能领先发行这类题材的邮票,也会对普及现代保育知识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文章由科普中国-星空计划(创作培育)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 星空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