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花钱与一百分:用金钱奖励孩子可取吗?(上)

作者:猫狞科普

金钱奖励孩子可取吗?

不少八零后回忆童年时光,可能会记得,如果考试取得好成绩,就能从家长那里得到一些奖励——可能是一个变形金刚,或者一顿肯德基。也正是从那个时代开始,一些中国家庭的经济条件,允许家长们这样做。

尽管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对成绩的奖励,但是直接的物质奖励一出现,还是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一些家长不仅用奖品奖励学习成绩,还把孩子的良好行为和零花钱挂钩。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甚至有报纸就这些话题组织大讨论。

现在回望这些,就会发现,我们其实对物质奖励能否帮助孩子改善行为、提高成绩缺乏足够的了解。最近,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福莱尔(Roland G. Fryer, Jr)却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项实证研究——他跑到学校里,给学生发钱督促学习。

美国的教育质量一直广为诟病,作为科技最为发达的国家,其学生阅读、算术等基础能力的水平却排在世界的十五名以外。另一方面,是那些基础薄弱的社区,其公立学校提供的教育质量更差。在这些地区居住的美国人很多是非洲裔或西班牙裔,糟糕的教育往往和社区中的其他问题互为因果,造成了当地孩子学习成绩上与其他孩子的差距。

福莱尔是一名年轻的非裔经济学家,在成长的过程中,他对上述问题有着深切的体会。他的童年经历了父亲的家庭暴力,学习成绩也不好,通过体育特长才进入大学,为了不被同学看不起,他努力学习,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学者。这样的经历,让他作为一名经济学家,选择了不平等这样的问题展开研究。在过去的研究中,福莱尔讨论了黑人孩子受到同伴压力等社会现象。而这一次,他将目光投向了教育问题。

工作刚刚开始时,福莱尔团队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他首先来到的是纽约,因为2005市长选举,教育这类公共政策问题非常敏感,任何改动都可能引起非议,更别说在学校中给学生提供物质奖励了。直到2007年,福莱尔才成功争取到基金会和教育部门的支持。这一次,他决定用经济学定量研究的方法开展研究,用严谨的数据说明问题,这也意味着一个更大的计划,需要动员更多的师生参与进来。虽然有媒体的负面报道,福莱尔还是获得了老师们的支持,研究计划最终在四个城市得到展开——华盛顿特区、纽约市、达拉斯和芝加哥。这样的研究会取得什么样的结果?福莱尔和那些希望改善教学的老师们一样,拭目以待。

# 按键的老鼠

提到奖励,不能不提行为主义心理学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学说——胡萝卜加大棒说法的学术版本。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在上世纪三十年到的一个经典实验中,使用了被称为斯金纳箱的装置,在一个精心设计的盒子中,有着一个按压后就会滑出食丸的压杆。把一只饥饿的老鼠放入盒子中,一开始,它只会漫无目的探索,按压压杆会得到食物后,之后,老鼠会学会将按压行为和获得食物结合起来,不断的按压压杆,记录器记录下来老鼠按压的频率越来越高。

斯金纳就一系列实验提出,要想强化一种行为,让这种行为不断发生,就需要给与奖励,或者减少消极刺激;而如果想让某种行为的频率下降,就要反其道而行之,减少奖励,或者给与惩罚。例如,想教会孩子好的行为,就要在他们做对了时奖励他们,而要想消除不良行为,就要避免强化这些行为,还要予以惩罚。

这听起来有些过于简单,实际上,斯金纳等学者将这一理论做了很多推广。例如,在教育中,可以用孩子喜欢的行为强化他们不喜欢的,用“更多的体育时间”,强化孩子更好的完成作业。这些方法我们一直熟悉,但是斯金纳的研究更为细化。例如他发现,强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无效。而更好的方法,不是每次孩子有了正确的行为就给与奖励,而是将奖励按照比例或者时距给与。而在教授新知识时,立即的强化则能让孩子表现的更好。对于那些淘气希望得到家长关注的孩子,最好的方法可不是惩罚他——那正是他所需要的关注——而是不理睬他的胡闹,而回应他好的行为,这样才能让他明白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和成人的交流。

这些思想在今天难免让人想起思维控制之类,确实,二战时期,斯金纳曾经帮助盟军训练战鸽,有人嘲笑行为主义说,他们将老鼠身上获得的理论用在了人身上。但是,斯金纳等人的研究,将我们对行为的认识从简单的观察和描述,进步到能够定量分析,在福莱尔的研究中,定量分析仍然是重中之重。

斯金纳的理论随着科学的进展,已经不是主流,对于人类心理更为复杂、精巧的研究,没有简单地推翻他,而是发现我们的行为远比老鼠复杂。那么,向学生提供金钱奖励来让他们学习,这能成功吗?斯金纳的实验还不足以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到下篇中继续寻找答案。

文章由科普中国-星空计划(创作培育)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 星空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