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何时飞往火星(上)

作者:猫狞科普

你看过科幻电影《火星救援》吗?一名宇航员被困火星的宇航员惠特尼,和一群科学家、宇航员通力配合,自救脱险,简直是一名科学武装的外星鲁滨孙。按照原著小说的设定,这个故事发生在2035年,据如今十余年后。当时,人类已经开始定期前往火星科考,惠特尼遇险时,乘坐的已经是阿瑞斯三号。看起来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不马上开始着手准备飞往火星,就要再一次落下进度,追不上这部发生在近未来的科幻作品了。

因为进展缓慢,热衷航天探索的科学家和科幻迷一样,已经失望很多次了。依照六十年代的科幻想象,2001年我们已经有了月球基地,2010年我们已经畅游于太阳系了。然而正如那句针对科技行业的吐槽说的,我们没有得到飞行汽车,只得到了一百四十个字,太空探索在超级大国失去兴趣后,进展也大不如前。火星探测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但登上火星似乎遥遥无期。

可是,正如《火星救援》作者安迪·威尔一样,很多人对于探索火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的根源何在呢?

人类对于火星的观测由来已久,但真正点燃公众热情确是在十九世纪。早在十七世纪,荷兰天文学家惠更斯绘制了第一幅火星特征图,意大利天文学家卡西尼已经计算了出了火星的自转周期。但真1877年,又是一位意大利天文学家斯基亚帕雷利观察到了火星表面纵横的沟壑,他把这些沟壑命名为“沟渠”(canali)。这个结果经另一位火星观测者帕西瓦尔·洛威尔发挥,成了外星种族在火星上艰苦求生的证明,沟渠也成了运河,变成了人工修建的产物。洛威尔富于文学性的想象进一步激发了作家,《火星公主》《世界大战》纷纷面世。我们对火星生命的想象投射着自身的情感,火星上或是美丽的公主、史诗式的战争和勇敢的战士,或是巨大的怪兽般的火星人,发起侵略地球的战争。但有一点,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对于外太空过于瑰丽的想象,有时禁不住一幅观测图片的冲击。1965年,水手4号掠过火星,拍摄到了火星贫瘠的地表,之后对于火星大气的研究,更是让我们发现,这颗和蓝色的地球不同,红色星球并没有选择生命。大气的成分不适合生命,也没有生命活动发生的迹象。但人类没有放弃希望,从六十年代至今,我们在火星上陆续发现了水流的痕迹、冰和液态水存在的证据。哪怕如今生命的条件已经不复存在,在过去,这颗星球可能也存在过生物,甚至如今,还可能有一些喜好极端环境的近似细菌的生物生活在那里。是否如此,需要我们的进一步探索。

科学家对火星生命的巨大热情显然不仅处于浪漫情怀。首先,如果火星存在生命,我们就终于有了一个“对照组”。这个对照组是独立于地球发展出的另一个生命系统,哪怕仅仅是细菌一类的单细胞生物,他们与我们的异同将让我们了解生命起源的许多秘密。第二,火星是否真的存在(存在过)生命,能帮助我们回答另一个终极问题:我们在宇宙中是否孤单。根据特色,火星可能位于恒星系生命带的远端边界。也就是说很不幸,火星如果能离太阳再近一点,兴许就能抱有自己的生命了。如果我们发现火星上有过生命,那么在浩瀚的宇宙中,在允许生命的地带恰好有行星的恒星系数量庞大,有很大概率也诞生了生命。可以说火星生命存在与否都有助于让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当然,还有另一个关乎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需要我们探索火星。因为这颗红色星球是地球真真正正的“备胎”。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环境,是我们最可能“殖民”的星球,甚至可能对它进行全方位的改造,让它的环境和地球更接近,也让它成为我们进一步探索太空的前哨站。在今天看来,这种尝试的收益还太小,但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许会希望我们能提早做好探索火星的投资。

有这样的“大问题”等着,为什么我们还不赶紧追上科幻进度呢?当然是因为,想让人们开往火星并不容易。具体问题,我们留到下一篇继续讨论。

文章由科普中国-星空计划(创作培育)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 星空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