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清章鱼、鱿鱼和墨鱼?
作者:徐嘘嘘
铁板鱿鱼、爆炒墨鱼仔、章鱼小丸子……这三道小吃如果分三个盘子装,你肯定不会把它们弄混。但是话说回来,如果是鱿鱼、墨鱼、章鱼一起在水里游,看起来样子都差不太多,有些人就感到有点糊涂了:都是一个身子好几条腿在水里晃荡的家伙,应该怎么区分呢?
鱿鱼、墨鱼、章鱼,虽然名字里都有个“鱼”,但它们都不是真正的鱼,而是属于一个叫“头足纲”的类群。这类动物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部、足部以及躯干,躯干也叫外套膜,是包裹着整个身体的结构。
“头足纲”这个词,你可能比较陌生,其实它很好记,因为它主要就包含了四类动物:鱿鱼、墨鱼、章鱼,还有鹦鹉螺。凡尔纳的著名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里面,尼摩船长驾驶的那艘潜艇“鹦鹉螺”号,就是这个鹦鹉螺。
鹦鹉螺是带螺壳的,你肯定不会把它和鱿鱼它们搞混。而鱿鱼、墨鱼、章鱼呢,都没有外壳,还长了好几条足,要区分它们,就要用上一些知识了。
简单来说,可以观察四个地方。
第一个是它们最明显的区别:足的数量。鱿鱼和墨鱼都有十条足,而且其中一对特别长,末端膨大,被称为“触腕”。在捕食时它们会迅速弹出触腕,小鱼小虾都逃不出魔掌。不过,章鱼只有八条足。你可能听说过章鱼的绰号“八爪鱼”,这个绰号真是既形象又准确,只要记住它,你就肯定不会认错章鱼。
第二点,是观察它们的外形,也就是前面说的外壳膜。章鱼的外壳膜是球形,看起来有点萌萌的;墨鱼的外壳膜是袋子形状,里面存满了墨汁;而鱿鱼则在身体的后部有一个锥形结构,所以啊,它们也就因此有了一个绰号,叫“枪乌贼”,意思是带着一个枪头的乌贼。
第三个差别来自内壳。鹦鹉螺的螺壳包在身体外面,而墨鱼和鱿鱼的壳长在了身体内部,也就是内壳。大部分墨鱼都有一个很硬而且相当大的内壳,这个内壳是石灰质的,有很多小孔,能帮助墨鱼悬浮在水中。鱿鱼的内壳则是严重退化,只剩下了薄薄的、透明的一层。很多人觉得,吃鱿鱼会吃出塑料纸、塑料片来,其实就是这一层内壳。而章鱼呢,内壳已经完全退化了,也没有任何硬的骨头,所以它的身体非常柔软,可以从很小的洞里钻进钻出。
最后,鱿鱼、墨鱼、章鱼还拥有不同的技能。章鱼和墨鱼能够根据背景改变皮肤的样子,有的章鱼甚至能伪装成海蛇、比目鱼、水母等多种形态。而鱿鱼则会发光,你可别小瞧发光的技能,鱿鱼交流、求偶、诱捕猎物可要靠它呢。
上面四种方法都用起来,就可以很好地区别鱿鱼、墨鱼和章鱼了。你学会了吗?
文章由科普中国-星空计划(创作培育)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 星空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